告诫老年人:冬天降温,就算在家休息,也少去做这6件事,给心脏添麻烦

烟台的冬天,冷风特别刺骨。老张习惯锻炼,总是会迎着天还没亮的寒风出门,觉得这样锻炼最有精神。

某个清晨,他刚出门没多久,就感觉胸口闷痛,头晕目眩,差点站不住。邻居见状,连忙扶他回家,后来医院检查,幸好只是血压波动引发轻微心绞痛。

医生说,如果再晚一步,后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老张的情况在冬天并不少见。冬天的空气湿冷刺骨,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增加,老年人身体的调节能力跟不上,很容易出现意外。

接下来,我们聊聊冬天最该注意的六件事,让心脏平稳度过寒冬。

一、清晨别“赶早”,寒风藏在细节里

很多人习惯天一亮就出去锻炼或买菜,认为清晨空气清新、一天最有活力。可冬天不同,清晨6点到8点是一天中最冷的时段。

血管在寒风中收缩,心脏跳动加快,血压容易上升。对老年人来说,心脏储备不足,轻则胸闷,重则心绞痛甚至心梗。

清晨心血管事件高发,与血压“晨峰期”有关。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走出家门,犹如让心脏负担骤然升高。

生活中可以调整外出时间,等阳光升起、气温稍高再出门。出门时帽子、围巾不可少,晨起在家做轻微活动,如慢伸展、摇动手脚,都能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度。

二、洗澡水温别太高,热水刺激心脏

冬天洗澡热水多,让人觉得浑身舒坦,但如果水温超过40℃,心脏可能会受不了。热水让皮肤血管突然扩张,血压瞬间下降,心脏需要加倍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浴室环境闷热,氧气减少,也会让心脏供氧不足。

65岁以上老人因洗澡水温过高而诱发心衰的情况并不罕见。

最安全的做法是提前预热浴室,把水温控制在37到40℃之间,洗澡时间保持在10到15分钟,过程中注意观察心跳和呼吸,一旦有胸闷或头晕感,立即停止。

三、睡醒后别猛起,体位变化需慢慢过渡

许多老人一觉醒来就猛地坐起或者下床,想赶紧做事。冬季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突然起身容易出现头晕、心悸,甚至晕倒。

实践中可以分三步:醒来后先在床上伸展双手双脚,躺上五分钟;然后慢慢靠坐一会儿;最后才起身下床。夜间起夜时,也可以先在被窝里活动四肢,再走向卫生间。

四、睡觉别蒙头,透气更利心脏

寒冷的夜晚,老人常常把头蒙在被子里以求温暖。这样做会让被窝内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升高。心脏为维持循环需要更用力,慢性心衰者可能会因此夜间憋醒或者咳嗽加重。

睡觉时可以选择头部露在被外,保持右侧卧位,室温18到22℃最为舒适。穿宽松透气的睡衣,让身体既保暖又不闷热。

五、运动量别太大,温和为宜

冬天不少老人选择跑步、爬山或者跳广场舞,想着锻炼身体。

寒冷让心脏本身就处在紧张状态,如果再进行剧烈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血管收缩,心率上升,可能触发心梗。心血管专家指出,冬季运动应以温和为主,微微出汗即可。

适合冬天的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慢走,每次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运动时留意呼吸和心跳。出现胸闷、气短就要停下,别硬撑。

六、排便时别用力,腹压骤升伤心脏

便秘时屏气用力排便,会让腹压骤升,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脏瞬间负担加重。老年人本身血管脆弱,血压升高,心脏负荷突然增大,很容易诱发心梗或脑出血。中医认为,肠胃通畅,心神安稳,两者息息相关。

冬季护心五要五不要,老年人牢记

结合以上六件事,可以总结为五个要点和五件不能做:

  1. 保持温暖,可别清晨顶着寒风出门;
  2. 起身动作缓慢,小心别猛地坐起下床;
  3. 运动选择温和,不要剧烈过度;
  4. 排便保持通畅,更不能用力屏气;
  5. 睡眠透气舒适,别蒙头密闭。

遵循这些生活细节,再加上规律作息和饮食,老年人可以平稳地度过寒冬,让心脏慢慢地、安心地“过冬”。

注明: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样并未影射任何事情,仅作科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养生   添麻烦   老年人   心脏   冬天   血管   血压   清晨   水温   寒风   胸闷   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