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王干评“苏超”文化意义,特别提到宝应!

著名文化学者王干:

“苏超”的四重文化意义

“苏超”横空出世,火出了圈,也带火了很多产业,成为全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看来,“苏超”的文化意义至少包含4个方面。

第一,“苏超”弘扬了体育文化。中国的乒乓球、巴西的足球能够长期傲立世界,都不是用金钱堆起来的,而是有着丰厚的群众土壤;日本足球的崛起,也在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的中学生联赛办得很好。中国足球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贝贝杯”等青少年赛事很火,我到江苏宝应去,一个县里居然有一个联赛,每个周末都热火朝天地比赛,宝应出了李志高这样的国家队门将也就不奇怪了。现在的“苏超”必定会推动群众性足球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吸引很多青少年加入其中,“苏超”的爆火还催生“粤超”“豫超”“川超”等兄弟省份的足球热,这是多年难见的足球现象。

第二,“苏超”彰显了城市文化。这些年地方政府为了推介地方文化,可谓煞费苦心,有些短时间出圈了,后又归于平淡。江苏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汉风、吴韵、楚调、金陵腔各美其美,光是美食,就有南京的盐水鸭、无锡的水蜜桃、泰州的汤包、扬州的狮子头、盐城的蚬子汤、南通的脆饼、兴化的猪头肉、高邮的软兜这些名吃。江苏美食众多,但相互之间不一定能够交流起来,而“苏超”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壁垒,打破了“十三太保”之间的藩篱。“苏超”精准捕捉了江苏人内心对家乡荣誉的认同与好胜心理,塑造了自身作为“江苏各市争夺城市荣誉的最高竞技场”的独特位置。官方与民间“玩梗”共舞,历史文脉的巧妙嫁接也为赛事增色不少,可以说江苏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国人民这么持久的热情与关注。

第三,“苏超”成为“人文经济学”的典型案例。一般来说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不可能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而“苏超”的创新实践表明,通过精准定位、文化赋能和多方协同,完全有可能以相对低的投入创造巨大的广告价值和旅游效益,其核心在于将赛事打造成“城市文化连接器”。之前的“村超”已产生了奇迹,贵州榕江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作为中国乡村体育赛事的现象级IP,发展成为全网浏览量近1000亿次、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球员参与的国际性文化体育盛事,带动榕江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而“苏超”的赞助商类型从江苏银行、紫金保险等本土企业扩大到京东、理想等知名大企业,从国缘、卡尔美等深耕体育赞助的品牌到中兴、安井等“新玩家”;赞助行业从与体育赛事接近的快消品牌扩展到了游戏、卫浴等领域,“苏超”整个赛季的官方赞助席位价格飙升至300万元,呈现“一席难求”的局面。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计,整个“苏超”赛季有望创造超过3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第四,“苏超”点燃了快乐文化。现在强调情绪价值,情绪价值的核心就是让老百姓快乐。我们传统体育赛龙舟并不是什么高端的体育项目,但各地各村的赛龙舟活动中老百姓获得快乐,不在输赢,而在参与。“苏超”自5月开赛以来,以其独特的“草根”文化和网络热梗迅速走红,“苏超”实施了10—20元的低价门票策略,这一低门槛吸引超过18万人次前往现场观赛、消费,“跟着苏超游江苏”正成为出行关键词。

“苏超”让大家快乐的原因是百姓的狂欢。运动员是场上的主角,城市也是场上的主角,观众是场上真正的主角。“苏超”创造了人民盛大的节日,为人民的欢乐提供了巨大的舞台。我作为老球迷,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北京工体、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南京奥体中心看过各种球赛,心仪的球队输了,短时间会有些郁闷,但整个过程获得的都是快乐。“苏超”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为口号,但城市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却在加深,不是以邻为壑,而是以邻为乐。排名靠前的城市百姓固然开心,而目前排名垫底的常州队也没有输。比赛有胜负,竞争的目的不在场上的比分,而在于释放出来的情绪价值。

作者简介:王干,出生于江苏里下河,现居北京。作家,学者,书法家。散文曾获鲁迅文学奖,著有《王干文集》十一卷。

来源:新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体育   宝应   文化   学者   意义   著名   苏超   江苏   城市   场上   足球   快乐   南京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