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天气网消息,10月8日、9日两天,雨带有所北抬,北方一轮较大范围秋雨来袭。较强降雨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此次降雨视觉上不会很大,但持续时间长,局地累计雨量或为同期少见。
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影响,8日早晨至11日中午北京市有连续降雨天气。其中,降雨明显时段为8日夜间至9日白天,11日中午前后降雨结束。但12日和15日仍有小雨天气,请及时关注临近预报,随身携带雨具,做好防范准备。
未来一周,北方冷空气活跃,叠加大风、阴雨影响,气温下滑明显,秋凉加重。8日、9日两天,是此轮降温过程最强时段,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先后下降4℃至8℃,其中最高气温降幅尤其明显,局地降温或超14℃。降温过后,北方气温将大面积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最高气温20°C线南退至河南中部至山东北部一带,华北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将不足15°C,较常年同期大幅偏低。
城市中,太原、北京、石家庄,8日、9日两天最高气温只有10°C左右,比常年同期偏低10°C左右,是10月上旬少见的冷,公众要做好保暖措施。后期随着降雨结束,气温也将缓慢回升。预计10月9日至16日白天的最高气温在12℃至19℃,夜间的最低气温在10℃至12℃。请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衣物,以免着凉感冒。
气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1
血管的“热胀冷缩”
人体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样,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当气温骤降时,血管会急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压的突然升高会给脑血管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使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同时,血管收缩还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反,当气温突然升高时,血管会扩张,血压会有所下降,但如果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也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人体生理机能的应激反应
寒冷的刺激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为了减少热量散失,人体还会收缩外周血管,这进一步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本身就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就更容易诱发脑卒中。而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体出汗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同样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季节性变化与卒中发病规律
大量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寒冷的冬季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春秋季节,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在这些季节里,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人体的血管和生理机能难以适应,从而给脑卒中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预防与管理建议
加强保暖措施
及时增添衣物,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穿着,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可戴帽子、围巾、手套,穿厚袜子等。室内温度尽量保持在18~24℃,可使用空调、电暖器等辅助调节室温,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引发脑血管病发作。
清晨起床时避免突然动作,建议清醒后静卧5分钟再缓慢起身,以减少血压波动。
保持水分与饮食调节
每日饮水量应充足(建议1500~2000毫升),尤其是晨起、睡前及运动前后饮用温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蔬菜、水果和杂粮,避免高热量滋补品加重血管负担。
健康监测与药物管理
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尤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持续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若出现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适度运动与情绪管理
选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段外出活动。运动方式以舒缓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60分钟为宜。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或焦虑,以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休30~60分钟。
来源:健康中国、北京发布、北京丰台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蕾
审核:闫龑 邢天鋆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