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夏季多汗?莫让汗水偷走你的睡眠与好心情

【读心医话】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本期作者

炎炎夏日,

浑身黏腻、情绪烦躁、夜间辗转难眠

成了我们常见的困扰。

出汗本是身体正常的降温机制,

但夏季异常多汗不仅影响生活舒适度,

还会干扰睡眠与情绪。

那么,究竟什么是多汗呢?多汗是指人体出汗量超出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包括夏季等特定环境下的过量出汗,以及非高温、非剧烈活动时的异常大量出汗。当出汗因量过多引发不适或影响日常状态时,就属于需要关注的多汗问题了。

了解了多汗的定义后,我们不妨从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角度,一起看看夏季多汗为何会影响睡眠与情绪。

中医认为 “汗为心之液”,汗液由津液化生,津液与血液同源,均来自食物营养。心脏主管血液生成与运行,出汗过多既流失津液,又间接损耗心血,影响心脏功能。中医经典《素问》提出 “心主神明”,说明心脏调控精神情绪活动。汗出过多会耗伤津液和心血,影响心脏调控精神情绪的功能,出现失眠多梦、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等睡眠与情绪问题。

现代医学证实多汗对睡眠与情绪的影响:

1. 高温潮湿环境中,汗液难蒸发,皮肤持续的黏腻不适感会使大脑处于频繁觉醒的浅睡眠状态。

2. 大量出汗造成钠、钾、镁等电解质流失,影响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参与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的合成,引发烦躁焦虑。

3. 睡眠与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 —— 睡眠不足降低情绪控制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促进出汗,形成 “多汗→睡眠差→情绪糟→更多汗” 的不良循环。

科学的应对方法能帮我们安稳度夏:

1. 优化睡眠环境,维持室温25-27℃、湿度50%-60%,选用吸汗透气材质的床品,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2. 保持规律作息,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午间小憩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 适当晒太阳,选择上午7-9点或傍17-19点,此时紫外线较弱,既能促进褪黑素、血清素合成以调节睡眠情绪,又可避免过度暴晒。

4. 适度运动,宜在上午7-10点进行,17点后避免剧烈运动。老人、体弱者可选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出汗多时及时补水,可喝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忌猛喝冰水。

5. 饮食上保证主食摄入提供热量,多吃紫菜、菠菜、猕猴桃等富含钠、钾、镁的食物,以助于补充电解质。

6. 户外活动需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应做好防晒工作。老人、体弱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最好有人陪同。

需注意,夏季多汗可能是健康预警。若日常防护后仍出现静息时大量出汗、夜间盗汗,并伴有乏力、心悸、体重下降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出汗问题。希望大家通过科学的应对方法,能在炎炎夏日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安然度夏。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建设的神志病重点专科及学科,系仝小林科技专家研究室、仝小林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单位。

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专职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近50000人次。

专科实施分级诊疗、心身同治、中西并重、优势互补。主攻失眠、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情绪障碍及各类心身疾病。

专科重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开展中药、中医传统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棍针、火熨等)、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等多种疗法。

专科积极探索本土化心理治疗,目前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及调息、催眠、正念、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创伤等团体心理治疗。针对青少年、成人情绪障碍、亲子关系异常、婚姻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学习障碍等问题提供对应的心理治疗。

作者 | 叶丽

指导老师 | 曾慧梅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养生   汗水   夏季   睡眠   心情   情绪   心理治疗   津液   中医   专科   电解质   障碍   广东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