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芯片博弈彻底进入深水区。一边是美国不断挥舞关税与技术封锁大棒,试图用贸易联盟对中国“经济围堵”;另一边,是中国不再只是防守,而是主动出击、连环反击。
芯片之争不仅没降温,反而愈演愈烈,而这场较量的风向,正在悄然改变。
9月15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重磅公告:英伟达因违反反垄断法,面临进一步调查。消息一出,英伟达盘中最大跌幅2.6%,美股期货短线跳水。
虽说美股三大指数最后没大跌,但这背后的压力,已经让华尔街高度紧张。要知道,英伟达不仅仅是美股里的“一家公司”,它是AI行情的核心风向标。它的下跌,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这记“无声警告”,直接戳中了美国谈判代表的软肋,你能打击我的企业,我也能对你的核心科技公司下手。
谈判前夕,美方新一轮“拉黑”名单出炉,23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半导体和生物技术首当其冲。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
英伟达被查,表面看是“旧案新查”,实则暗藏玄机。五年前,英伟达斥资6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迈络思,进军AI和数据中心市场。
中国监管部门批准了这笔交易,但加了前提条件:不得捆绑销售、不得限制兼容性,必须公平、合理、无歧视地供应中国客户。
可近两年,英伟达以美国政府禁令为由,陆续停止向中国市场供应多款GPU产品。这等于破坏了当初的承诺。
英伟达在中国(含香港)年营收高达115.7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12.7%。这个市场,哪是说断就能断的?
中国敢于此时“旧案新查”,背后底气很足:中国AI芯片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数据显示,国内新建数据中心中,国产芯片占比已从50%飙升到70%以上,部分头部项目甚至超85%。
海光、寒武纪、摩尔线程等本土公司加速追赶,国内已能量产与英伟达H20同等算力的芯片,部分企业已开始采购试用。
这意味着,中国对美方“断供”已经没那么怕,反而可以反手一击。英伟达不是随便就能“来去自由”的,你要想继续吃中国市场的蛋糕,就得守规则、讲诚信。
主动出击,中国谈判策略升级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轮中美谈判(马德里第四次关税谈判),中国的策略早已不是“打太极”,而是直面博弈、主动出招。
以前每次谈判,美方喜欢在休会时“暗度陈仓”,对外释放消息、影响金融市场,给自己加码。这次,美国代表至今没对外发声,西方媒体也没敢提前放风。
对美国来说,无消息就是坏消息;对中国来说,沉默反而是好消息。
中国连续亮剑,表明这次谈判已触及核心利益。中国不但没有让步,反而步步紧逼。美方虚晃一枪,中国立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反垄断和反倾销调查,精准敲打美方的软肋。
这一轮反击背后,反映出中美科技竞争的本质变化。美国一边加码制裁,一边不断试图“围猎”中国高科技企业。
但中国科技产业链的自主能力在飞速提升,国产芯片逐步摆脱“卡脖子”,美国的技术封锁牌越来越难打出威力。
本轮谈判最后,双方只发表了一份无成果、无承诺的“空白声明”。这其实是一种强烈信号:中美都不肯让步,博弈还会持续加码。
美国的贸易保护史,从1959年保护纺织业,到越战失败不得不放弃计划,再到今天靠加征关税和高科技围堵中国,结果一次比一次艰难。
如今中国,不再惧怕技术封锁,谈判桌上的主动权正在向中国倾斜。
美国人始终没搞明白:靠抬高关税、拉黑名单、技术禁售,不可能阻挡中国科技崛起。中国的反击,既是底气的体现,也是信心的宣示。
这场芯片之争远未结束,但“谁主沉浮”的天平已经在变。美方不断挑衅,中国连环反击,谈判桌前刀光剑影,技术战场你来我往。
结果如何,尚未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中美赛道的格局,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样子了。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