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大阅兵前的北京,晨光为紫禁城的琉璃瓦镀上一层金辉。我陪着儿子的,踏过太和殿前的丹陛石,在珍宝馆的玻璃展柜前驻足。那流光溢彩的金瓯永固杯、巧夺天工的翡翠蝈蝈白菜,曾是帝王掌心的至爱,如今静静陈列,任世人观赏。九千三百一十七间房和宫殿连绵成片,红墙黄瓦在岁月里诉说着昔日繁华,可这恢弘的一切,却让我想起昨日清东陵的景象——那方方墓冢里,顺治的沉静、康熙的睿智、乾隆的风华,最终都化作一抔黄土,连陵墓被盗时,随葬的珍宝也早已易主,与帝王再无关联。
今晨凌晨三点至三点半,我于寂静中被一阵剧烈的咳嗽猛然惊醒,喉间的灼痒裹挟着急促的喘息咳嗽,连胸腔都泛起阵阵反胃的不适。这般突如其来的异样,是我半生从未有过的体验,昏沉间只觉心神难安。难忍这份慌乱时,我拨通了酒店服务的电话,待服务员送来温热的糕点与新鲜水果,指尖触到食物的暖意,才惊觉方才的梦境离奇又清晰——梦里竟浮现出清东陵的松柏与碑石,心底陡然升起一丝惶惑:我正欲写下这篇关于“故宫珍宝与东陵荒冢”的文字,莫非是这些曾执掌山河的先辈们,不愿见后人轻谈他们的荣辱与财富,才以这般方式提醒我?
其实我深知,以凡俗之笔评述帝王将相的一生,本就该心怀敬畏。顺治帝以少年天子之身定鼎中原,开创大清基业;康熙帝平三藩、收台湾,凭智慧与魄力守护江山;乾隆帝承先祖余荫,将盛世推向顶峰,文治武功皆在史册留下浓墨重彩。他们曾是这世间最耀眼的存在,运筹帷幄间便决定千万人生计,将王朝的繁华与荣光刻进每一片红墙瓦当。可即便如此,他们终究抵不过生死的轮回,曾经紧握的权力、视若性命的珍宝,最终都成了故宫展柜里的文物、东陵荒草下的尘埃。
我写下这些文字,从无半分轻慢之心,反倒是想借着他们的故事,劝告世人看清生命的本质。先辈们用一生证明,财富如同指间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权势仿若空中云,再厚重也终会飘散。可世人仍在追逐中迷失——为了更多的金钱忽略家人,为了更高的地位透支健康,却忘了我们此生最该珍惜的,是这难得的暇满人生。我多希望读到这些文字的人,能从先辈的起落里学会向善而行,懂得知足常乐,能看破执念、放下纷扰,把这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得精彩、过得踏实。
儒家讲“慎终追远”,道家说“顺应自然”,佛家言“诸行无常”,可归根结底,都是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从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否留下精神的印记。乾隆皇帝留下了四万余首诗篇,康熙的治国理念至今仍被研究,这些精神财富,远比鎏金宝座、翡翠摆件更能跨越时光。我提笔的初衷,便是想从先辈的人生经验里,拾取对自己、对众生有益的智慧,以他们的故事为警钟,敲响在每个现代人耳边——别让欲望拖累了前行的脚步,别让财富遮住了看见幸福的眼睛。
若此番言语有惊扰先辈之处,我满心恳切致歉,绝无半分冒犯之意。只愿这些曾守护过山河的帝王将相们能明了我的赤诚:我并非要妄议过往,只是想以史为鉴,让更多人懂得珍惜当下、善待他人,愿每个人都能在纷繁世间守住内心的清明,在有限的生命里,既为自己活得出彩,也为他人带去温暖,这便是我最朴素也最真挚的心愿。
乾隆皇帝曾是这世间最富有的人,他一生坐拥天下财富,文治武功皆有建树,还留下四万余首诗篇。可如今,他的鎏金宝座陈列在故宫,成为国家的文物;他珍藏的书画在博物馆流转,供世人品鉴;就连他长眠的裕陵,也早已对游客开放,昔日的帝王威仪,只剩荒草与碑石相伴。那些故宫中他曾视若珍宝的财富,没有一样能随他入土,更没有一样属于他的子孙。正如佛家所言“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财富如同水中月、镜中花,生前再如何紧握,死后也只能撒手而去,最终回归社会,归于人民。
儒家讲“慎终追远”,注重现世的立德、立功、立言。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可从故宫与东陵的对比中,我们恰恰能透过死亡,看清生命的本质。帝王们穷极几代人之力积累财富、建造宫殿,以为能将江山永固、富贵传承,可最终连自己的陵墓都难以保全,更遑论子孙后代的基业。雍正帝勤勉一生,为乾隆盛世奠定基础,可他的子孙终究没能守住江山;慈禧太后曾手握大权,妄图掌控一切,却也只能在历史的浪潮中留下功过争议。儒家追求的“不朽”,从不是财富的延续,而是精神的传承——就像乾隆的诗篇或许仍有人诵读,康熙的治国理念仍被后世研究,这些精神印记,远比金银珠宝更长久。
道家则以“顺应自然”看待生死。庄子曰“生死为昼夜”,将死亡视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如同白昼过后便是黑夜。帝王们渴望长生,追求厚葬,可再奢华的陵墓,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再丰厚的陪葬,也挡不住时光的流逝。佛家的出家人,携一钵化缘,一日二餐只求饱腹,以修行为本,不执着于外物。他们深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过度追求只会沦为欲望的奴隶。就像故宫的宫殿,再宏伟也只是砖瓦搭建;清东陵的墓冢,再坚固也只是土石堆砌,唯有精神能超越生死,在时光中永存。
佛家的生死观也显通透,“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世间万物皆在流转变化,没有永恒的拥有。帝王们曾以为自己是财富的主人,可最终却成了财富的过客;我们平头百姓穷其一生追求的金钱、房产,汽车、百年之后也会尘归尘、土归土,既带不走,也留不下。不如学佛家的“布施”,将多余的财富用于行善积德,帮助需要的人,既能给他人带来温暖,也能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安宁。就像那些化缘的僧人,不贪求财富,只在修行中寻找内心的安宁平和,这份自在,远比拥有万千珍宝更珍贵。
站在故宫的角楼旁,看着夕阳渐渐落下,我又一次明白,人生的意义从不是追求财富的多少,而是能否活得快乐、充实,能否给这个世界留下温暖的印记。我们常常为了赚钱忽略家人,为了升职焦虑失眠,却忘了珍惜眼前的幸福——孩子的笑脸、爱人的陪伴、父母的关怀,这些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一旦错过,便再也无法重来。
乾隆皇帝留下了无数珍宝,可人们记住的,或许更多是他诗篇中的情感;顺治、康熙、雍正曾坐拥天下,可最终能被后世传颂的,是他们的治国智慧与品德。我们不必羡慕帝王的财富,也不必为自己的平凡焦虑,只要懂得知足常乐,珍惜当下,用心对待身边的人,用心过好每一天,便是有意义的人生。
生死不过是一场旅程的起点与终点,财富只是旅途中的行囊,行囊太重,反而会拖累前行的脚步。不如放下对财富的执念,多行善事,多留温暖,让精神在时光中绽放光芒。当我们某天撒手人寰时,若能为自己的精彩人生喝彩,为给世界留下的印记欣慰,便不负这一趟人间之旅。海平 凌晨寅时写于北京
本文由《海平说》专栏特约嘉宾云南海平民俗文化传承中心院长、上海交大老子书院昆明分院院长海平先生撰文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人物至》全网刊发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