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剧《刑警的日子》因一个“似曾相识”的角色引发网友热议。
剧中刑警队黄队长的身形、声音都与知名演员高亚麟极为相似,但面部却略显违和。
随后,有消息称该角色原本由高亚麟出演,但因他此前被曝婚内出轨导致公众形象崩塌。
剧组不得不使用AI换脸技术,并由演员张磊重新配音完成后期制作。这一操作不仅让观众感到困惑。
更引发“劣迹艺人”是否该被彻底封杀、AI换脸技术是否滥用问题的讨论。
1. 高亚麟的“消失”:从“国民老爸”到“AI替身”
高亚麟曾凭借《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一角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老爸”,此后又因担任《人民的名义》
总制片人及出演多部热门影视剧而巩固了其在演艺圈的地位。然而,2023年他被曝婚内出轨。
舆论哗然,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此次《刑警的日子》换脸事件,无疑是对他演艺生涯的又一次打击。尽管剧组未正式回应。
但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是为了避免因演员负面新闻影响剧集播出。
2. AI换脸技术:救场神器还是行业隐患?
近年来,AI换脸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前,某古装剧因主演涉毒被迫换脸。
某综艺因嘉宾争议镜头被AI覆盖。技术本身并无对错,但它的滥用却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观众体验受损:换脸后的角色往往表情僵硬,口型对不上,严重影响观感。
演员权益争议:片方是否有权在未经演员同意的情况下修改其表演?
行业信任危机:如果任何有争议的演员都能被“一键替换”,是否会导致制作方在选角时更加随意?
3. 张磊“声形不符”:演技派为何难救场?
接替高亚麟完成配音的张磊,曾因《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中的“潘主任”一角走红,
是观众熟悉的“教导主任专业户”。然而,他的声线与高亚麟差异较大,加上换脸技术的局限性。
导致角色整体呈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诡异感。
有观众吐槽:“明明是高亚麟的身材和表演风格,却配了一张陌生的脸,看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对。”
4. 《刑警的日子》叙事创新:刑侦剧的“生活流”实验
抛开换脸争议,该剧本身在叙事上做出了大胆尝试——不再聚焦于离奇案件的侦破。
而是以“刑警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展现他们的成长与职场困境。
师徒互动接地气:何冰饰演的师父与欧豪饰演的徒弟,既有工作中的默契,也有生活中的斗嘴。
打破了传统刑侦剧中警察“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
案件与生活交织:主角刘子明(欧豪 饰)从初入警队的青涩到独当一面的成熟,过程真实细腻。
观众评价两极**:有人喜欢这种“烟火气”,也有人认为悬疑感被削弱,节奏拖沓。
5. 舆论风暴背后:我们该如何看待“劣迹艺人”?
高亚麟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多位艺人因私德问题遭到抵制,甚至作品被下架。
对此,社会舆论呈现两种声音:
支持封杀:公众人物应承担更高道德标准,劣迹艺人不应继续占用公共资源。
反对“一刀切”:艺术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一人过错抹杀整个团队的努力并不公平。
或许,如何在“惩戒”与“包容”之间找到平衡,才是行业需要思考的关键。
结语
《刑警的日子》因高亚麟换脸事件成为话题中心,但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一场技术补救。
更在于对刑侦剧叙事模式的突破。AI换脸或许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但长远来看,行业的健康发展仍需依靠严谨的选角标准和成熟的危机应对机制。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