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又起,又到了一年的中秋节了。在中秋节的时候,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月饼了。可以说月饼和中秋节已经画上了等号,提到月饼就会想到中秋节,而过中秋节就会吃月饼。
在过去,月饼一直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但是如今的月饼却没了往年的热闹,特别是这几年的中秋节月饼根本就不好卖了。
你家今年中秋节买月饼了吗?我是打算给我爸妈买一些的,他们却早早跟我说了,今年千万不要买月饼了,以前年年买,他们都没有吃,后来都是扔掉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今中秋节的月饼确实不吃香了,就连一些网红月饼也没有往年那样火爆抢购的了。
而在超市里的月饼货架更是少了抢购的人群,家家户户的茶几上,拆开的月饼盒常常剩下大半。“今年月饼卖不动了”成了共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大家都不爱吃月饼了吗?
这份中秋标配的落寞,藏着味道、价格与观念的多重变迁。
味道的失落是最直接的疏远。老一辈总说“现在的月饼没小时候的香”,这份记忆里的滋味很难复刻。儿时的月饼多是本地作坊手工制作,五仁里的坚果脆香、豆沙的绵密清甜,都是实打实的食材本味。
如今不少月饼为追求量产和保质期,用机器代替手工,馅料也成了“组装品”——榴莲月饼里榴莲成分不足十分之一,咸蛋黄是淀粉加香精合成的“科技产物”。即便有创新口味,也多是猎奇大于美味,反而丢了传统月饼的精髓。
除了味道变了以外,还有价格偏高,导致很多人对月饼望而却步,一盒月饼就几个,动不动就是几十元,上百元,让人直呼买不起。
可以说,当前月饼的价格虚高,让很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了。动辄数百元的礼盒里,月饼本身值不了几个钱。有品牌9款礼盒设计费就达372万元,包装成本占比远超合理范围,拆开层层纸盒与泡沫,实际月饼不过四五块。
尽管四部门已明确监管“天价月饼”,但市场上仍不乏“包装比月饼贵”的套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花几百元买盒“面子月饼”实在不划算,不如选性价比更高的散装月饼,甚至干脆不买。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的健康焦虑成了绕不开的坎。传统月饼高糖高脂是共识,一块广式月饼的热量堪比两碗米饭,让注重养生的现代人不敢多吃。
更让人担心的是“科技与狠活”:馅料里的植脂末、合成色素,以及用香精调出的“果肉味”,都在消磨消费者的信任。
即便市场上低糖、无糖月饼占比已提升到18.4%,但不少产品只是概念炒作,真正的健康月饼仍需仔细甄别。
送礼需求降温更是直击要害。过去月饼是中秋社交的“硬通货”,如今这一属性正在弱化。一方面,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公款送月饼早已绝迹;
另一方面,消费观念更趋理性,人们更愿意送水果、特产等实用礼物,而非华而不实的月饼礼盒。数据显示,现代渠道月饼销售额曾同比下降14.3%,印证了送礼需求的萎缩。
消费场景单一也是重要原因。月饼始终摆脱不了“节日专属”的标签,不像糕点、饼干那样能日常食用。即便有品牌尝试让月饼“零食化”,但高油高糖的属性仍限制了消费频率。加上如今零食选择空前丰富,月饼在日常饮食中更难占据一席之地。
其实月饼遇冷,本质是消费升级与行业滞后的碰撞。消费者想要的,是味道纯正、价格合理、吃得放心的月饼。当行业能真正回归食品本质,少些包装套路,多些品质用心,这枚承载中秋记忆的点心,或许能重新赢回人们的喜爱。
你们爱吃月饼吗?今年可有特意购买月饼呢?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秋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