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巨头也得看中国脸色,国产工业机器人布局几十年,飞速国产化

起步虽晚,追赶迅猛

中国工业机器人这事,说起来起步不算早,可发展速度很快。早在1958年,美国就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叫Unimate,主要用来处理高温金属部件,帮着避免工人受伤。到了1961年,通用汽车就把这玩意正式用在生产线上,抓取重物啥的,效率蹭蹭往上窜。

日本人也没闲着,1967年川崎重工从美国拿来技术,开始自己组装,很快就推向市场。德国的库卡公司在1973年推出第一台六轴机电驱动机器人,能干更复杂的活,比如多角度焊接啥的。这些国家早早占了先机,中国那时还处在工业基础薄弱的阶段。

不过,中国人从来不服输。1977年,中科院的专家们在会议上提出要重视机器人技术,这直接促成机器人项目被列入1978到1985年的自动化发展规划。

从那时候起,中国工业机器人研究才算正式拉开序幕。起步晚了差不多20年,资料啥的都得靠从国外翻译过来的零星片段,美欧日还对中国技术封锁得死死的。

1979年,日本东京办国际研讨会,中国团队去学习,结果想买台机器人,日本企业直接拒绝,说啥15年内不合作,因为觉得中国人不会用。这事儿刺激不小,中国专家们咬牙决定自己干。

就这样,1982年沈阳自动化所弄出了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SZJ-1型,虽然性能相当于美国60年代水平,核心零部件还得进口,但这证明中国人能靠自己攻克技术。

90年代初,沈阳金杯汽车厂想从美国引进自动搬运机器人,合同都谈好了,美国政府却以防技术泄露为由禁止出口。这反倒给了中国机会,沈阳自动化所接手项目,列入863计划。

用了两年时间,1993年国产搬运机器人通过验收,投放到金杯汽车生产线。这不光是国内首条用自主机器人的汽车线,还在1994年出口到三星,花了30万美元。这事直接把进口机器人价格砍了一半,从150万降到100万,美日欧躺赚的日子没了头。

从那以后,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开始发力。2013年就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此后11年一直稳坐头把交椅。2022年,中国装机量占全球50%以上,增长率也领跑。

美国智库早几年就注意到这点,他们在报告里说中国工业机器人突破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技术含量高,被叫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谁掌握先进机器人,谁就在制造业升级中占上风。中国制造业本来就强,现在机器人用得这么多,中美差距只会拉大。

美国那边其实挺纠结,他们发明了第一台机器人,可应用上没跟上。企业不愿意大规模用,每万名员工机器人密度才292个,比中国392个低多了。

日德一度打败美国,但中国现在正颠覆他们。工业机器人始于美国,兴于日德,在中国却开了盛世。这发展速度,让国外智库都大跌眼镜,自嘲美国是失败者。

核心攻关,自立自强

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占成本60%以上,利润高得吓人,以前全被国外垄断。中国要突破,就得从这儿下手。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大脑,硬件芯片要求不高,难在软件架构和算法。

国外不分享,中国自己摸索,但最大的问题是没人敢用,陷入死循环。幸好1991年美国禁售给金杯汽车的机会,沈阳自动化所和企业合作,实验修改两年,搞出系统。1993年投产后,性能在某些方面超日本,韩国企业一看,有更好选择,就来买。

减速器是最贵的部件,占成本30%,负责手臂弯曲加速减速。以前被日本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垄断,对中国要么不卖要么贵卖,供货还得等3到6个月。

2010年,工信部把减速器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绿的谐波这家民营企业,从2003年布局谐波减速器,本来是金属加工起家,和国际巨头合作两年,发现自己也能干。

八年钻研,2011年突破,开发P形齿结构,效率高寿命长,绕开日本专利。2023年,绿的谐波占国内市场60%以上,还反过来供货给发那科、安川电机。日本垄断破了,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伺服系统管位置移动和速度,相当于心脏肌肉,需要响应快稳定强。关键是IGBT芯片,以前被英飞凌垄断,高价卖给中国。

随着中国制造业需求爆棚,国外产能不够,价格贵不划算。一堆企业杀入赛道,比亚迪、华为、时代电气等崛起。2015年IGBT国产率才10%,2023年超30%,还在涨。一旦大规模国产,伺服系统市场就是中国主场。

市场领先,影响全球

现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稳稳全球最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5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安装29.5万台,占全球54%,创历史新高。

存量202.7万台,全球首位,比美国393700台多5倍。全球安装量54.2万台,十年翻倍,中国是关键支撑。预计2025年全球升6%到57.5万台,到2028年超70万台,中国继续领跑。

本土厂商份额首超外资,2024年国产化率超50%,2025上半年55.3%。产量方面,2023年42.95万套,2024年1-11月48.39万套,同比增11.1%。市场规模2024年约580亿元,预计2025年破630亿元。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2020年246台/万人,规划2025年翻番到496台/万人。现在中国密度392台/万人,超美国292台。珠三角长三角涌现一大批初创企业,开发速度是硅谷欧洲5到10倍,成本只有四分之一。

话说回来,欧美巨头现在得看中国脸色。世界看亚洲,亚洲看中国,任何机器人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以前垄断,现在中国主导,出口量2023年11.83万台,2024年更高。中国机器人不光在内销,还出口中东等地。租赁模式兴起,帮中小企业用上机器人,加速普及。

未来呢,按照规律,技术突破后大规模国产化,反超欧美,把他们挤出市场。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爆发增长,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融合多技术提升性能。

全球需求双倍,中国工厂机器人超200万台,现代化战略推着制造业上台阶。这布局几十年,飞速国产化,让中国在制造业占巨大优势。欧美智库都承认,中国超越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看来,已经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科技   机器人   巨头   布局   脸色   欧美   工业   中国   三星   美国   日本   减速器   全球   技术   制造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