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在阿曼做地接的中国人,已经赚翻了

阿曼,这个被《孤独星球》称为“阿拉伯半岛最温和国度”的地方,近年来成了中国游客眼中的“新宠”。

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位来自浙江的“85后”李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在阿曼做起了中文地接服务,短短两年时间,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见证了阿曼旅游业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的全过程。

李明第一次踏上阿曼的土地是在2023年。

那时的他,刚结束迪拜的导游工作,原本计划去欧洲闯荡,却在马斯喀特机场被一张旅游海报吸引。

画面中,碧蓝海水与沙漠峡谷交织,山巅的古老村落云雾缭绕。

“这地方怎么没人知道?”他回忆道。

当时的阿曼,确实像个“隐士”。尽管坐拥1700公里海岸线、千年古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乳香之路。

但国际游客量仅为邻国阿联酋的零头。

不过,李明嗅到了机会。

阿曼政府刚宣布对中国游客实行14天免签政策,而市面上竟没有一家专门服务中国游客的地接社。

“别人觉得荒凉,我看到的是空白市场。”

他抵押了杭州的房子,拉上两名会阿拉伯语的留学生,成立了一家小型旅游公司。

最初的客户,是零星来阿曼商务考察的中国企业员工。

直到2024年初,阿曼与杭州企业合作发射首颗卫星“阿曼星”,国内媒体广泛报道,他的电话突然被打爆。

有客户问,能不能去看卫星发射场?还有人说想体验‘太空主题游’。

李明迅速调整策略,推出“航天科技+沙漠探险”定制路线,甚至包下绿山的英迪格酒店顶层观星台,让游客一边喝着阿拉伯咖啡,一边听中阿工程师讲解卫星如何监测阿曼的森林与古城。

这招大获成功,2024年下半年,他的团队接待了超过500名中国游客,单笔订单最高达20万元。

李明这个第一个在阿曼吃螃蟹的人,迅速获得了成功!

李明的成功,离不开阿曼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

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数据显示,2023年阿曼旅游业对GDP贡献同比增长35%,国际游客支出飙升69%。

到2034年,旅游业将创造25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

这个曾依赖石油的国家,正用三大优势改写旅游版图:

在阿曼,一天之内可以穿越沙漠、峡谷、海洋和绿洲。

李明最爱带游客去瓦迪沙布,这是一个藏在悬崖深处的秘境。

徒步3公里,蹚过碧绿溪流,最终潜入岩洞中的瀑布深潭。有客人对李明说,这里像‘中东版九寨沟’,但更野。

而在南部塞拉莱,夏季季风带来的“绿毯效应”让沙漠一夜变草原,当地人甚至为此举办“萨拉拉旅游节”,重现古代乳香贸易场景。

在阿曼,文化遗产更是王牌。

尼兹瓦古堡的防御工事让人惊叹千年前的智慧。

马斯喀特的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用30万片金箔镶嵌出世界第二大手工地毯。

更不用说那些散落各地的千年灌溉系统“法拉吉”,至今仍在滋养着玫瑰梯田和椰枣林。

阿曼的奢华酒店堪称“中东天花板”。

绿山上的阿丽拉酒店建在2000米悬崖边,无边泳池与云海相接。

沙漠中的安纳塔拉帐篷营地,每晚房价过万却一房难求。

但李明发现,中国游客更爱“混搭风”:

白天在五星酒店做瑜伽,晚上去贝都因人的帐篷吃烤羊腿,这种反差感才是卖点。

阿曼在中国游客中的火爆,把当地政府美坏了。

一挥手便是大手笔投入。

2024年,阿曼宣布投入30亿里亚尔(约78亿美元)开发旅游项目,包括修复古堡、建设生态度假村。

甚至计划在穆桑代姆峡湾打造“阿拉伯版挪威”。

阿曼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海湾国家。

2023年塞拉莱竖立的郑和碑,用3D打印技术重现明代宝船造型,纪念600年前的香料贸易。

2025年北京直飞马斯喀特的航班开通后,李明公司的订单量又涨了三成。

“现在连偏远村庄的小贩都会用中文说‘支付宝’。”他笑道。

在阿曼做地接,远不止安排车辆和翻译那么简单。

当其他地接社还在推常规沙漠露营时,他的团队开发了“乳香之路”主题游。

从乳香博物馆的手工制香课,到跟随考古学家探访公元前3000年的商队驿站。

最受欢迎的“星空晚宴”,请来当地长老讲述郑和船队的故事,配合天文望远镜观星,人均收费5000元仍场场爆满。

阿曼政府对旅游开发管控严格,比如瓦迪沙布峡谷禁止商业运营。

李明通过与环保组织合作,获得特许经营资质,推出“生态向导证”培训课程,既保护环境又垄断高端客源。

“现在想进峡谷的私人团,都得找我借向导。”

此外,中阿在光伏、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还催生了大量商务考察需求。

李明团队为某光伏企业设计的“新能源主题考察团”,包含参观中国援建的220千伏变电站、与阿曼投资局座谈等内容,7天行程报价12万元,2024年接了20单。

尽管生意红火,李明也有隐忧。

阿曼旅游旺季集中在冬季,夏季50℃的高温让许多景点门可罗雀。

另一方面,沙特、阿联酋等邻国疯狂“内卷”,推出签证便利、免税购物等政策抢客。

他必须跑得更快。

站在绿山的悬崖酒店露台,李明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梯田说:“你看,这儿像不像浙江的茶园?但阿曼人种的是玫瑰。

明年我打算引进中国电商,帮村民卖玫瑰精油——旅游的尽头,是让两国民众都赚到钱。

阿曼,或许还没有被更多人熟知,那相信很快,它将是一颗燃起的新星,吸引着各地游客去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头条深一度#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旅游   阿曼   中国人   乳香   马斯喀特   沙漠   中国游客   旅游业   峡谷   阿联酋   游客   酒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