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慢病防控与亚健康改善成为全民健康的核心议题,膳食营养补充剂也成为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当前,关注心血管健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鱼油等营养补充剂逐步走进大众视野,但大众对鱼油的认知仍存在一些误区。鱼油是不是“腥味”越重就越纯正?颜色越黄品相就越好?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所长、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丁钢强介绍,鱼油氧化后颜色会加深,氧化产生醛酸会散发腥臭味,因此,鱼油颜色加深和腥臭味是鱼油高度氧化的警报。他提示,消费者需警惕因品质不佳、存放不当等原因导致鱼油高度氧化的情况,食用不新鲜的鱼油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哪些人适合吃鱼油?专家建议:结合自身情况科学选择
鱼油的核心成分是Omega-3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项研究显示,Omega-3脂肪酸(包含EPA和DHA等)在降血脂(甘油三酯)、保护大脑认知、护眼等多个方面均有健康益处。
丁钢强介绍,Omega-3脂肪酸是一种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普通人想要保障Omega-3脂肪酸摄入量,一般建议每周吃2-3次鱼。
如果不爱吃水产类,或者获取水产类比较困难,抑或是血脂偏高、素食者、中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鱼油补充剂也是获取Omega-3脂肪酸的方法之一。丁钢强建议,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指导下适量食用鱼油类补充剂。值得注意的是,选鱼油不能只看纯度,还得看新鲜度,因为高纯度不等同高活性,要警惕鱼油被高度氧化的风险。
专家提醒:警惕鱼油高度氧化,不新鲜的鱼油不能吃
丁钢强介绍,高纯度Omega-3能帮助调节血脂,但高度氧化变质的鱼油会成为健康隐患。鱼油的有效成分Omega-3对空气、光照及水分极度敏感,易氧化。鱼油的氧化程度直接影响营养活性与安全性。高度氧化鱼油会释放醛类、酸类等有害物质,产生刺激性“腥臭味”,食用了高度氧化变质的鱼油,可能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而胆固醇的增高,还有可能会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丁钢强提醒到:“鱼油非常容易氧化,长期服用不新鲜鱼油,有害无益,不新鲜的鱼油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摄入过多低纯度鱼油可能会摄入过多杂质,无形中给身体带来负担。而不新鲜的鱼油危害更大,发现鱼油不新鲜了,应立即扔掉以免误食。
腥臭、黏连成块、浑浊沉淀……都是鱼油的“高度氧化预警”
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判断鱼油是否新鲜,误以为“腥味”重是“含鱼量”高的表现。事实上,鱼油出现腥臭酸败味、颜色变深有斑点、黏连成块、有沉淀物,很可能是氧化变质了。
丁钢强介绍,随着脱氧、锁鲜、压丸等技术的进步,好的鱼油产品通常经过工艺去腥,只有淡淡的鲜鱼味,闻着不腥,嚼着也不腥。有较重的“腥味”,甚至有刺鼻酸败味、腐臭味、金属味都不正常,提示鱼油可能原料质量差、生产工艺有缺陷或已氧化变质,建议停止食用。
此外,鱼油的颜色主要受天然色素含量、加工工艺以及氧化程度等因素影响。鱼油氧化加深了鱼油颜色,即排除脱色工艺的干预,纯度不高、新鲜度不高的鱼油会颜色更深。
一般情况下,高品质的鱼油通常呈清澈透明、色泽均匀的淡黄色,没有浑浊和沉淀。如果鱼油颜色过深且伴有浑浊现象,则提示可能已变质。
如何判断鱼油是否新鲜?参考“新鲜指标”和“一看二闻”
因为鱼油本身容易氧化变质,所以液体鱼油建议选深色瓶装,开封后注意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胶囊装的鱼油贮存时最好也避光避热保存。
丁钢强提醒,选择鱼油时,可参考“酸价”和“过氧化值”等指标看鱼油的新鲜度。据国际鱼油组织IFOS的指标,鱼油的酸价规范限值,应小于等于3mg KOH/g,过氧化值应小于等于5meg/kg。越小于以上数值,就代表新鲜程度越高。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看二闻”的方法在日常中简单判断鱼油是否已高度氧化。看,则通过肉眼“看”鱼油是否明亮透晰,好的鱼油颜色呈淡黄色而不是褐色;闻,则“闻气味”感受鱼油是否有腥臭味,新鲜鱼油不会有腥臭味。
此外,可以通过放冰箱冷藏一下,看鱼油是否结晶来判断其纯度。因为纯度越高的鱼油,低温环境下越不会结晶,如果买来的鱼油放冰箱冷藏一下就结晶,那纯度应该不高。
鱼要鲜吃,鱼油更是如此。专家提醒,尽管鱼油对身体的健康益处有很多,但吃“错”健康代价更大,不要让高度氧化、不新鲜的鱼油成为身体健康的“暗雷”。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