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标志着我国生育保障体系迈出关键一步。从医保覆盖到津贴发放,再到托育支持,政策“组合拳”正在逐步落地。但要更全面减轻育儿负担,我还想胡咧咧几个可以持续发力的方面:

比如继续扩大“生娃不花钱”政策的覆盖面:
推广住院分娩“零自付”:目前江苏、山东等地已实现医保目录内分娩费用财政全额补助,建议在全国推广,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生得起”成为普遍现实。
辅助生殖全面纳入医保:北京、广西等20余省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建议加快全国推广,减轻“生不出”家庭的经济压力。

比如优化生育津贴发放机制,提升可及性:
“免申即享”全面普及: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但仍有部分地区需手动申报,建议加快全国医保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免申即享”全覆盖。
覆盖灵活就业、失业女性:广西、广东等地已将领取失业金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建议全国统一政策,保障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生育权益。

比如构建“生、养、育”一体化支持体系:
托育服务补贴常态化:江西、海南等地试点托育消费券,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补贴制度,如每年补贴3600元,减轻“养不起”焦虑。
延长并落实育儿假:目前各地育儿假执行不一,建议国家层面统一标准,明确父母共享育儿假,并建立企业补贴机制,平衡用人单位成本。
教育支持前置:如内蒙古等地已试点“三孩可全市择校”,建议将多孩家庭教育支持政策纳入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教育焦虑”。

再比如住房与税收双轮驱动,减轻长期负担:
住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建议对二孩、三孩家庭实施差异化购房政策,如优先配售保障房、降低首付比例、给予购房补贴等。
扩大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目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已纳入个税扣除,建议进一步提高扣除额度,并探索将学前教育、课外托管等纳入扣除范围。
还要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制度建设
打破户籍、婚姻等限制:如福建等地已明确非婚生育也可领取津贴,建议全国层面统一取消生育待遇与结婚证、准生证等挂钩,保障所有女性的生育权利。
强化跨部门协同:借鉴浙江“出生一件事”改革经验,整合出生登记、疫苗接种、医保参保、津贴申领等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减少家庭跑腿成本。
最后,“生娃不花钱”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减轻育儿负担,必须从生育、养育、教育、住房、税收等多维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政策不仅要“给得起”,更要“拿得到”“用得上”,才能让年轻人敢生、愿生、生得好。

未来,期待更多省份加入“生娃不花钱”行列,也期待国家层面出台更系统、更可持续的生育支持制度,让育儿不再是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