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选美冠军张倩火了,不是因为美貌,而是因为她的脸让全网怀疑起了美颜滤镜的极限。
更魔幻的是,这位“冠军”祖籍辽宁、现居北京,头衔从海归硕士到心理专家,从钢琴神童到羽毛球裁判,集十几个光环于一身,简历比小说还精彩。
被网友调侃 “方脸比棋盘还规整” 的冠军张倩,往亚军季军中间一站,活像走错片场的观众,瞬间把 #辽宁选美冠军争议# 送上了热搜。

没赶上热闹的朋友,先给你们补个现场画面。
27 号赛事官宣那天,36 号选手张倩捧着冠军奖杯的合影一出炉,辽宁网友直接气得拍桌子。照片里,亚军穿香槟色礼服身姿高挑,季军踩着恨天高气场全开,唯独中间的张倩,脸型方得格外显眼,体态也透着股敦实劲儿,三个人同框愣是拍出了 “精装房配毛坯房” 的既视感。
更让人笑到捶墙的是她的舞台表现。官方发的赛事视频里,张倩穿高跟鞋走路拘谨得像踩高跷,转圈圈时裙摆甩得还没楼下广场舞大妈的丝巾飘逸。泳装环节更绝,别人都是比基尼配细带凉鞋,她直接套了件粉色 T 恤配运动鞋,黑长直头发随意披着,有网友调侃:“这打扮放东北能直接下地掰苞米”。
最经典的是她的走姿,被网友截成表情包疯传,有人说神似《乡村爱情》里的刘能,面容像极了象牙山的王云:“这怕不是从赵本山剧组借调的演员?” 还有人补刀:“以前选美看颜值,现在选美看勇气?这冠军水分大到能养鱼。”

颜值争议还没平息,网友扒出的 “地域瓜” 更让辽宁老铁窝火。
有细心的网友查了张倩的社保记录和户籍资料,发现这位 “辽宁赛区冠军” 压根不是辽宁人 —— 户口在北京,社保也一直在京缴纳,连长期居住证明都拿不出来。按照赛事章程,选手必须 “具有辽宁本地户籍或社保满三年”,张倩显然一条都不沾边。
“选的是辽宁赛区冠军,凭啥让外地姑娘来代表?” 沈阳网友的吐槽戳中了大家的痛点,“咱沈阳中街、大连青泥洼的美女遍地都是,随便拉个逛街的姑娘都比她精神,组委会是没人可用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参赛的 “敲门砖”—— 一份凌晨两点录入的 “祖籍证明”,签发地还是远房叔伯任职的街道。紧接着又有媒体曝出,赛事冠名商的到账短信,比官方公布冠军名单还早十分钟,评委会主席的小舅子恰好是这家赞助公司的股东。
这一连串巧合让网友彻底炸了:“这哪是选美?这是选关系吧!”“不如改名叫‘谁送钱谁漂亮’赛区。”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组委会赶紧出来 “灭火”,说张倩胜出是因为 “综合素质突出,有支教经历和非遗研究成果”。
结果这话一出,评论区更热闹了。有网友直接回怼:“既然比综合素质,干脆去评三好学生得了,犯不着挂选美的牌子!” 有人扒出她所谓的 “公益经历” 就写了句 “参与过社区活动”,嘲讽道:“这也能算突出?我姥姥天天去社区做义工,是不是也能拿冠军?”
更讽刺的是,主办方给张倩堆砌了一长串光环:海归硕士、中科院心理咨询师、钢琴十级、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甚至还有中医文化传播者的头衔。可网友不买账:“头衔再多也掩盖不了选美赛事的本质啊!要是比简历,直接开招聘会不好吗?”
有帮腔说她 “没整容有辨识度” 的,立马被怼回去:“辨识度不等于好看啊!村口王大妈辨识度更高,咋不请她来当冠军?” 还有人调侃:“这长相太有安全感了,娶回家男人出去打工能放一百个心。”

这场风波还意外扯出了其他赛区的 “丑事”。
有网友翻出西安赛区冠军照片,姑娘表情僵硬得像蜡像,被调侃 “刚从影楼修图间跑出来”;四川赛区冠军因年龄感偏强,直接被网友叫做 “隔壁大娘”。顺着这股子吐槽劲儿,有人编出了顺口溜:“东北的虎,西北的狼,四川的冠军是大娘,这届选美集体翻车?”

更扎心的是对比往届辽宁冠军。有人找出三年前的冠军照片,姑娘九头身模特身材,穿旗袍走台步自带古典韵味;再看张倩的舞台照,网友直言 “这差距简直是从精装房跌到了毛坯房”。
眼看舆论压不住,辽宁赛区组委会松口说要 “重新核查评分流程”,转头却悄悄把 “辽宁赛区” 改成了 “东北区域”,想稀释争议。可网友根本不买账:“照片都传遍全国了,改名能洗掉丢的脸吗?”

其实老观众都清楚,这种 “选美翻车” 早不是新鲜事。
圈内早有爆料,现在的地方选美比赛,早不是比颜值才艺的舞台了。有评委私下收红包点名选手,赞助商直接要求指定名次;报名费收几千上万,最后奖项全成了 “人情往来”。去年江苏一场健身模特大赛,就有选手因主办方没兑现 “给冠军” 的承诺,当场扔鞋怒骂评委,把 “利益分赃” 的底裤都扒了下来。
这次张倩夺冠也藏着套路:评委席坐的不是审美专家,全是 “某商会会长”“某品牌创始人” 这类利益相关者;普通姑娘哪怕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没资源没人推,连初赛都进不去;反而像张倩这样简历夸张、长相有争议的,能一路绿灯拿奖拿到手软。
难怪网友说得扎心:“现在的选美哪是选美?分明是‘包装即正义’,谁后台硬谁就能赢。”

截至发稿,组委会还没给出新的核查结果,张倩的冠军头衔也没撤销。但这场争议早超出了 “颜值高低” 的讨论 —— 大众愤怒的不是审美不同,而是赛事的糊弄和虚伪。
选美可以多元,不用非得是网红锥子脸;也可以重内涵,不用只看外表。但既然叫 “选美”,总得沾点 “美” 的边吧?既然叫 “辽宁赛区”,总得尊重下地域代表性吧?用 “综合素质” 当遮羞布,用 “审美多元” 掩盖暗箱操作,这不是欺骗观众吗?
是时候给这些“选美比赛”降降温了。
别再用“多元化”当遮羞布,别再拿“内在美”当挡箭牌。如果连基本的审美底线都守不住,那就别怪公众用脚投票,拼命抵制。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