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步不退,特朗普称难以置信,其官员称3亿美国民众已准备好

在刚刚过去的 48 小时内,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到白热化阶段。中国用一连串精准落地的反制措施展现 “一步不退” 的强硬立场,特朗普则抛出加征 100% 关税的威胁,美国贸易官员更宣称 “3 亿民众已准备好了”,随时准备跟中国刚到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早在特朗普发声前,中国商务部和交通部在 10 月 9 日至 10 日接连打出反制重拳,每一项都直击美方要害:

从多项中方反制措施来看,已跳出 “关税对等” 的传统逻辑,从战略资源(稀土)、关键产业链(港口服务)、科技生态(芯片企业)多维度三箭齐发,让美国有点招架不住。

美国当地时间10 月 10 日上午,特朗普率先在社交平台发难,以 “回应稀土管制” 为由威胁 “大规模加税”。仅 6 小时后,美东时间下午 4 点 50 分,再次在社交平台发出威胁:11 月 1 日起,对所有中国原产商品在现行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 100% 关税,同步实施 “关键软件出口管制”。

这番看似孤注一掷的表态,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的 “最后一招”:关税大棒

数小时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给出了耐人寻味的回应,其核心表态与特朗普的激进论调形成明显温差,两个重点尤为关键: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除非形势需要,美国没打算跟中国打贸易战】

  1. “目前没必要打贸易战”:面对 “当前是否已进入贸易战” 的提问,格里尔明确表示 “让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目前美国还没有必要这么做”,直接淡化了当前局势的对抗性质。
  2. “备而不用的底线”:他补充称 “如果形势需要,美国已做好准备,且美国人民也做好了准备”,但这番表态更像是为谈判预留退路的外交辞令。

回溯过往不难发现,这种 “强硬喊话 + 软化解释” 的套路早有先例。

毕竟在 2025 年 2 月至 5 月的交锋中,美方曾将关税拉高至 145%,自身承受多重冲击:企业成本激增,消费品价格上涨推高通胀,农业大豆滞销、农场主破产增多,股市债市汇市出现 “三杀”,资本外流明显。

外加中方稀土管制等反制直击其战略产业痛点,最终在日内瓦会谈中妥协,于 5 月 14 日起将关税降至 10%。

如今重祭高关税大旗,更像是困局中的无奈之举,也就是说,美国其实未必真的“准备好”了承受一场长期硬碰硬的贸易战。

格里尔的发言,更像是为特朗普的“100%关税”言论打圆场,同时也是在对内维稳——在选举年,对外强硬的姿态,总比对内示弱来得更能拉票。

因为到目前为止,特朗普的威胁关税政策并没有落地执行,这与市场的剧烈反应密切相关: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布对华加征关税的威胁言论后,美股市场迅速上演 “跳水” 行情,恐慌情绪全面蔓延。

截至当日收盘,三大指数集体重挫,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 3.56%,标普 500 指数大跌 2.7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下挫近 2%,标普 500 指数更是 “一口吐回” 此前十多天的全部涨幅。

科技板块成为重灾区,七大科技巨头股价全线大跌,市值一夜蒸发约 77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 5.5 万亿元。其中特斯拉跌超 5%,亚马逊跌近 5%,英伟达大跌 4.89%,单家市值就蒸发 2287 亿美元,苹果、Meta 等也分别下跌超 3% 至 2% 不等。

这轮暴跌源于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科技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与供应链,高关税可能直接挤压利润;同时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飙升 32%,资金纷纷转向黄金等避险资产,进一步加剧了科技股的抛售压力

所以说,特朗普的威胁关税之论还有待时间考证。

并且根据白宫记者会与美媒《政客》、彭博社报道,白宫内部仍在就具体关税范围、执行节奏进行讨论,也进一步说明了事情的不确定性。

面对此轮中美贸易战升级以及中国发布的多项出口管制措施,欧洲国家反应不一。

德国是首个公开表达不满的国家,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中国的新规“令人担忧”,并呼吁欧盟审慎评估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以应对可能的战略风险。

相比之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则保持相对低调,更多关注此举对欧盟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荷兰虽然也受到影响(如阿斯麦因稀土管制可能面临设备交付延误),但其政府并未直接批评中方,而是表示将展开‘技术与政策评估’。

这种差异化反应的核心在于各国产业链依赖度的差异:德国之所以反应强烈,与其制造业高度依赖精密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密切相关。

但更深层原因在于,德国正处于“去风险化”与“经济现实”之间的两难选择中——既希望减少对华依赖,又无法割舍中国市场。

这场 48 小时的博弈,早已超越 “谁先出手” 的表层较量。

中国用提前部署的反制措施证明,所谓 “贸易战准备” 不是口号,而是对关键领域的精准把控和长期布局;而美国的表态更像政治表演 —— 格里尔的 “软话” 与特朗普的 “硬话” 相互矛盾,企业的焦虑与市场的动荡揭穿了 “全民备战” 的假象。

中美较量的核心,已从 “谁的嗓门大” 转向 “谁的根基稳”。“准备好” 三个字,究竟是战略底气的体现,还是政治话术的包装,市场与时间早已给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美国   难以置信   中国   民众   官员称   关税   格里   反制   管制   稀土   贸易战   德国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