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歌手苏醒一句“河南的胡辣汤根本不算胡辣汤,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才是第一”,可谓是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
不出意外,在这条热搜下面清一色的都是“胡辣汤我喝了半辈子了,可苏醒这个人是谁?”以及“糊都是有原因的,在公众场合说这种话,过没过脑子?”等等。
其实,就连西安当地的官媒都承认,胡辣汤是从河南传到西安的,不知道为何苏醒会说出这种话。
但这事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大家开始空前热度的讨论河南五大“怪菜”,据说外地人根本下不去嘴,可这五道菜却全是本地人的最爱,那么,究竟是哪几道菜呢?
清晨五点的河南街头,天刚蒙蒙亮,老巷子里的铁板摊就率先冒起了热气。滋滋的声响裹着孜然和辣椒的焦香,顺着风飘出老远,赶早班的、遛弯的本地人,总会不自觉地往摊前凑。
凑近了看才发现,铁板上煎着的不是常见的鸡蛋或香肠,而是一个个圆滚滚、带着细毛的蛋,这就是河南人念叨的毛鸡蛋。
可别把它和南方的活珠子弄混,活珠子是正在健康孵化的活鸡胚,敲开蛋壳还能看到跳动的胎心;
而毛鸡蛋是孵化过程中因为温度、湿度没控制好,意外夭折的鸡胚,蛋壳里藏着没长全的小鸡绒毛,运气好还能看到细小的爪子或半成型的翅膀。
摊主见有人来,熟练地用小铲子给毛鸡蛋翻面,蛋壳边缘煎得微微发焦,油星子在铁板上蹦跳,撒上一把辣椒面和孜然粉时,香味瞬间浓了三分。
本地人接过来,不管烫不烫,张嘴就咬,外脆里嫩的蛋壳裹着软乎乎的胚肉,绒毛在嘴里几乎尝不出来,只觉得满是鲜美的肉香。
要是说毛鸡蛋的“怪”,更多在它看得见的“形”,那河南人餐桌上另一道常见的鸡蛋蒜,“怪”就怪在它让人意想不到的搭配。
谁能想到,普普通通的煮鸡蛋,会和辛辣的大蒜搅和在一起,还成了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家常味?在河南的不少家庭里,早餐或晚餐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刚捣好的鸡蛋蒜。
做法不算复杂,却透着股家常的讲究:得用刚煮好的“糖心蛋”,剥壳后掰成小块,放进老式的蒜臼里,再抓上几瓣新鲜的紫皮大蒜,一起捣成绵密的泥状。
捣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用力,让鸡蛋的绵柔裹住大蒜的辛辣,最后淋上一勺现磨的香油,撒点细盐,拌匀了就是一道菜。
刚出锅的白面馒头最配它,掰开热乎乎的馒头,挖一勺鸡蛋蒜塞进去,捏紧了咬一口,蒜的辛辣混着鸡蛋的醇香,香油的香味在嘴里慢慢散开,一口下去,连吃两个馒头都觉得不够解瘾。
味觉上的辛辣冲击还没过去,河南人夏天的餐桌上,又会冒出一样让外地人摸不着头脑的菜——荆芥。
这菜在河南的菜市场里随处可见,一到夏天,菜摊上就摆着一把把翠绿的荆芥,叶子小小的,带着细碎的锯齿,捆成小束,几块钱就能买一把。
出了河南,别说吃,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本地人买荆芥回家,最常做的就是拌黄瓜,这是夏天最爽口的搭配:把黄瓜用刀拍裂,切成段,荆芥掐去老梗,只留嫩叶和嫩茎,一起放进碗里。加两勺香醋、一勺生抽、少许盐和香油,不用太多调料,抓匀了就能上桌。
端上桌的拌荆芥,闻起来有股特别的香味,像是薄荷的清凉里混着点八角的醇厚,又带着一丝柠檬的清爽,说不上来是什么味,但河南人却爱得不行。
夏天喝玉米糁粥的时候,就着一碟拌荆芥,清爽又解暑;吃捞面条的时候,往碗里撒一把荆芥,瞬间就有了灵魂,连面条都变得更入味。
荆芥和南方的折耳根、西南的折耳根一样,都是刻在地域基因里的味道,南方人离不开折耳根的腥香,河南人也离不开荆芥的独特气息,少了它,夏天就像少了点什么,总觉得不完整。
如果说荆芥是河南人夏天餐桌上的“小清新”,那到了晚上的夜市里,还有一样硬核的“怪菜”,能让外地人瞬间屏住呼吸——炸蝎子。
傍晚的河南夜市,灯火通明,小吃摊前挤满了人,其中总有一两处摊前围着不少人,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摊上炸的是活蝎子。
玻璃罐里,一只只活蝎子张着褐色的钳子、翘着细细的尾巴,有的还在慢慢爬动,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怵。
老板却习以为常,左手拿着镊子,右手从罐里抓出几只蝎子,先放进沸水里焯一下,去掉表面的杂质,再扔进提前熬好的卤汤里卤入味。
卤汤里有八角、桂皮、香叶,熬得浓稠,能让蝎子吸满香味。卤好后,再把蝎子放进热油锅里炸,滋滋的声响里,蝎子渐渐变成了金黄色,外壳变得酥脆,捞出来沥干油,撒上一把细盐,就是一道下酒菜。
本地人买上一小盘,找个小桌坐下,就着冰镇啤酒,拿起一只蝎子,先去掉尾巴上的毒刺,然后整个放进嘴里嚼,咔嚓咔嚓的,说口感像炸花生,还带着点肉香,高蛋白又下酒。可外地人路过,大多只敢远远看着,有人甚至会往后退两步,拿出手机拍照,小声说:“这东西也能吃?看着就害怕,万一有毒怎么办?”
夜市的热闹散去,回到河南人的家里,凉菜碟里还藏着最后一样“怪菜”。它长得像松花蛋,却又不是松花蛋,外地人见了总问“这是什么”,它就是河南特有的变蛋。
在河南人家的冰箱里,夏天总少不了一筐变蛋。和用鸭蛋做的松花蛋不同,变蛋是用新鲜鸡蛋做的,外面裹着一层灰蒙蒙的壳,那是制作时裹的石灰、草灰和锯末,摸起来有点粗糙。
敲开外壳,里面是金黄透亮的蛋清,捏起来QQ弹弹的,像果冻一样,掰开还会流出金黄的汁水;蛋黄不是全熟的,带着点流心,颜色比蛋清深一点,看着就有食欲。
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把变蛋切成均匀的瓣,拍上两根嫩黄瓜,切上几个红辣椒丁,加一勺香醋、少许白糖、盐和香油,不用太多调料,拌匀了就是一道爽口的凉菜。
夏天的晚饭桌上,一盘凉拌变蛋,配上冰镇啤酒,一口下去,清凉又解腻,是河南人最爱的消暑搭配。
其实,河南这五大“怪菜”,哪里是什么“怪”,不过是本地人跟着日子长出来的味道。
毛鸡蛋里藏着老一辈的苦日子回忆,鸡蛋蒜里裹着家常的烟火气,荆芥是夏天独有的清爽,炸蝎子是夜市里的热闹劲儿,变蛋是家里餐桌上的惬意。
外地人觉得“怪”,只是因为没尝过这份融入生活的滋味,就像南方人觉得胡辣汤太辣,北方人觉得汤圆太甜一样,不过是地域口味的差异。
下次你要是去河南,别光盯着胡辣汤和烩面,不妨试着凑到路边的毛蛋摊前,或是接过河南朋友递来的鸡蛋蒜,咬上一口。
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这份“怪”里藏着的香,爱上河南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味,毕竟这些“怪菜”,装的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就是河南人过日子的烟火气。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