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泰国一直是中国游客最喜爱的海外目的地之一,每年大量中国游客涌向这里,打卡曼谷大皇宫、普吉海岛、清迈古城等等。但对我来说,比起热门景点,更想避开游客潮,去感受泰国人的真实生活。前段时间我在清迈旅行时,偶然走进了当地居民区的一家传统菜市场,正是这次意外探访,彻底颠覆了我对“菜市场”的固有印象。

在我的认知里,传统菜市场似乎总会与“脏乱”挂钩——地面常年湿漉漉的,菜叶、塑料袋随手丢在角落,水产区的腥味混着蔬果腐烂的气息,刺鼻又难闻。哪怕是国内管理得不错的菜场,也很难完全摆脱这种“烟火气里的杂乱”。可当我来到泰国清迈这家菜场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愣住了:没有满地垃圾,没有污水横流,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芒果、山竹的清甜,偶尔夹杂着香茅、柠檬叶的独特香气,完全没有传统菜市场的“异味感”。

菜市场里几乎见不到游客,全是提着竹篮、说着泰语的当地,但即便如此,菜场的“整洁感”却丝毫没打折扣:每个菜摊都铺着干净的塑料布,蔬菜按颜色分类码得整整齐齐,根茎类的土豆、胡萝卜还带着泥土,却被仔细摆放在竹筐里;水产摊的冰块铺得厚实,鱼虾用清水养在玻璃缸里,旁边还放着专门的垃圾袋,几乎不见半点污水外溢。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菜场里所有摊贩都戴着白色帽子,有的还套着透明手套,哪怕是卖炸香蕉、烤肠的小吃摊,也会用干净的油纸包裹食物,不会直接用手接触。后来和一位卖芒果的阿姨聊天(靠着手势和翻译软件)才知道,这是当地菜场的“不成文规定”——不仅要保证食材新鲜,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头发、飞沫污染食物。这种对“细节卫生”的重视,让我忍不住想起国内有些传统菜市场,对比之下更显差距。

逛到中途,我想去洗手间,本来做好了应付“脏乱”的准备,结果又被“打脸”了。这个菜场的公共厕所藏在角落,设施确实有些老旧,瓷砖缝里有岁月的痕迹,但地面擦得发亮,洗手台没有积水,连垃圾桶都套着两层垃圾袋,绑得整整齐齐——要知道,国内很多景区厕所都未必能做到这种程度,更别说居民区的菜市场厕所了。

后来我又去了清迈的几个夜市,发现这种“整洁习惯”并非个例。哪怕是晚上人流量最大的宁曼路夜市,摊贩们也会在摊位旁放一个小垃圾桶,游客吃完的竹签、包装纸都会及时收走;地面每隔半小时就有清洁工推着小车清扫,哪怕是卖烤串、炒粉的摊位,也不会留下油污。

其实客观来说,泰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或许不如中国,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也比不上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但在“公共卫生”这件事上,他们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人说,这是因为泰国位于热带,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传播疾病,所以“讲卫生”成了刻在骨子里的集体意识;也有人说,泰国人信奉佛教,“洁净”是他们文化里的重要部分,不仅要保持身体干净,也要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不管原因是什么,这种“不因为是居民区就放松要求,不因为没有游客就敷衍了事”的态度,都让人佩服。很多中国游客去了泰国后,都会有类似的感慨:原来“讲卫生”不是靠“硬件设施”,而是靠每个人的“自觉”——摊贩主动收拾垃圾,游客不乱扔杂物,清洁工及时维护,才能让公共空间一直保持整洁。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头条创作嘉年华#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