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人生的高境界,读书排三,静心排二,第一个很少有人能悟透!

《人生三境,藏在烟火里》

小区门口的修鞋摊,老周守了三十年。无论谁来,他总先停下手里的活,眯眼听人把话说完,再慢悠悠拿出工具。

有回我急着取鞋,见他正给一双旧皮鞋上油,动作慢得像在绣花。

“急啥?”他头也不抬,“鞋跟磨歪了,得慢慢调,就像人走路,走太快容易崴脚。”

那时我才明白,滋养人生的最高境界,从不是什么玄乎的道理,而是像老周这样——懂“自洽”。

人这一辈子,总在和自己较劲。年轻时嫌工资低,跳槽后又念旧东家的安稳;盼孩子快点长大,真到了展翅高飞的年纪,又夜夜惦记他们吃得暖不暖。

就像邻居张阿姨,退休后总说“闲得慌”,报了书法班嫌墨汁脏,跳广场舞又嫌音乐吵。

直到某天在菜市场帮小贩看摊,收摊时人家塞给她一把新鲜小葱,她倒乐了半天:“原来被人需要,比啥都强。”

自洽不是躺平,是像老周修鞋那样,接受鞋上的旧划痕,却把鞋底补得稳稳当知道自己爱吃甜,就别强忍着陪人吃辣;明白自己不善应酬,就把省下的时间用来侍弄花草。

日子是自己的,没必要按别人的尺码裁衣服。

排在第二的“静心”,倒像老周工具箱里的软布,慢慢擦去生活的浮尘。

有次暴雨冲垮了他的遮阳棚,他也不急着修,搬个小马扎坐在屋檐下,看雨水把青石板洗得发亮。

“雨总会停,棚子明天再搭不迟。”他说这话时,手里正穿针引线,线穿过针孔的瞬间,雨恰好小了些。

读书排第三,不是不重要,而是需有前两者打底。

就像老周案头总放着本翻卷边的《论语》,他不认多少字,却能背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说这书就像鞋楦,能把歪了的想法慢慢撑正。可若心里乱糟糟的,捧着书也读不进一个字;若总跟自己拧着劲,读再多道理也过不好日子。

傍晚路过修鞋摊,老周正把修好的鞋放进布袋,夕阳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镀了层暖光。

他说今天收摊早,要回家给老伴熬粥。

“小米得慢慢熬才香,”他笑着挥手,“人活着也一样,急不得。”

原来最高级的滋养,从不在书本里,不在禅修中,就在一粥一饭、一针一线里——与自己和解,与生活温柔相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美文   境界   人生   上油   论语   手里   道理   日子   放进   马扎   玄乎   棚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