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
已抵达甘肃省武威市
这支由33峰骆驼、
20余名队员组成的队伍
正沿丝路向东行进
其场景与洛阳古墓博物馆
所藏唐代壁画《胡人牵驼图》遥相呼应
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
《胡人牵驼图》出土于2005年发现的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墓。2010年,在实验室清理过程中,壁画内容逐渐清晰:一位深目高鼻、头戴尖顶胡帽的西域商人,身穿翻领窄袖胡服,手牵一匹体格健硕的骆驼。驼背上整齐堆叠着麻布与皮革包裹的货物,生动再现了胡商在洛阳装载丝绸、准备启程西行的真实场景。
这是洛阳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唐代胡人牵驼载丝壁画,可视为唐代诗人杜甫‘东来橐驼满旧都’诗句的生动图证。
"
该壁画最可贵之处在于其高度的写实性——画家不仅精准捕捉了胡商的面部特征与服饰细节,也对骆驼的姿态与货物的捆扎方式作了细致刻画,尤其是骆驼昂首挺立的模样,与现实中行进的驼队几乎无异。


考古研究显示,从汉代到唐代,骆驼形象的艺术演变也反映出中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汉代骆驼造型较为少见,形态也略显朴拙;至唐代,骆驼形象不仅更为常见,造型也更加写实生动,胡人牵驼载物的题材广泛流行,勾勒出“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画卷。
隋唐时期,借助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交通优势,洛阳成为东西方商贸与文化往来的重要枢纽。尤其在隋炀帝与武则天定都洛阳期间,各地商旅、使节与僧侣云集于此,多元文明在此交汇融合,使洛阳成为亚欧大陆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
正在武威休整的骆驼队队长蒋晓亮表示:“壁画中所绘的商队形象,与我们这次的旅程非常相似。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人直观感受到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
"
在武威完成通关仪式后,“东天山来的骆驼队”将继续东行,向洛阳进发。

届时
古都市民将有机会
目睹这支重走丝路的驼队
感受一条路
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延续与生机

点亮文末


让更多人看到吧!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来源: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段跃辉 文/图
图片来源:洛报集团
统 筹:张人杰
主 编:孙梦雅 责 编:裴真真
编 辑:文 博 校 审:思 梦



觉得好看,请点
~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