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说到老年人运动啊,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动起来好,别老坐着!”
这话没错,适当活动对咱们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确实是延缓衰老、保持活力的好办法。但是呢,凡事都有个度,运动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特别是过了60岁以后,咱们的肌肉、关节、骨密度,还有心肺功能,都跟年轻时候没法比了。
要是动得不合适,非但起不到养生的效果,搞不好还会惹出麻烦,最后变成“锻炼伤身”,这就太尴尬了。
你可能看到有些老人天天运动,看着挺精神,但说不定身体已经有点透支了,咱们自己心里得有数。
那问题就来了,老年人到底该怎么动才合适?运动的次数、时间长短、强度大小,怎么安排才算“刚刚好”?
首先得肯定,运动对老年人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坚持适度运动的老人家,肌肉流失会慢一些,骨头更结实,不容易跌倒,血压、血糖、血脂也更容易控制住。
而且运动还能让大脑分泌一些让人开心的物质,帮助预防抑郁、缓解焦虑。有研究甚至发现,规律运动的老人,记性变差、脑子糊涂的风险能降低不少呢!
不过啊,问题就出在这个“适度”上。很多人一听说运动好,就特别来劲,恨不得把以前没动的都补上。
本来每天就溜达半小时,结果变成快走一小时,再加打拳、跳舞、拉筋,把每天排得跟打仗似的。
你想想,身体哪吃得消啊?尤其是心肺功能要是跟不上,觉得浑身没劲、胸口发闷,甚至心跳乱跳,那都不奇怪。
有研究专门观察过65岁以上的老人,发现那些每周运动超过10小时,而且休息不够的,反而更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磨损甚至骨折,比那些每周运动4-6小时的还要高。
这说明啥?运动过量对老年人真不是好事。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表面可能看不出来,但隐患可能已经悄悄埋下了。
再来说说运动强度。不少人觉得,运动就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算数,这种想法对老年人来说不仅不科学,还挺危险。
强度太高了,心跳血压一下子蹿上去,万一诱发心肌缺血或者脑子供血不足,后果就严重了。
特别是本来就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病的老人,剧烈运动更容易让血糖血压坐过山车。
你想想看,中老年人发生的猝死事件,超过六成都跟剧烈运动之后有关,尤其是在冬天大清早、刚吃完饭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风险最高。
那到底一周动几次、动多久合适呢?专家们(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和咱们国家的卫健委)都建议,60岁以上的朋友,每周最好能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平均下来,差不多就是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5天,这个量就比较理想。
这个“150分钟”可不是随便定的,是分析了大量人群数据后找出来的“黄金区间”。
这个运动量既能有效锻炼心肺、强健肌肉,又不至于让身体过度疲劳或受伤,属于“够用又安全”的范围。
那“中等强度”到底是啥感觉呢?简单说,就是你运动的时候能感觉到呼吸和心跳加快了,但还能比较完整地说句话,不至于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像快走、慢悠悠骑自行车、打打太极拳、做做健身操、跳跳广场舞,或者用一些轻一点的器械练练力量,都属于这个范围,既安全效果也不错。
还有一个常被大家忽略的点,就是“恢复时间”。很多老人不太在意运动后的休息,觉得今天练完了,明天照样可以继续,甚至有人一天安排两场运动,上午跳操,下午打拳。
其实啊,咱们年纪大了,肌肉修复能力不如年轻人了。
要是不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肌肉不但长不好,反而可能越来越疲劳,容易引发筋膜炎、关节炎这些问题。休息不够,还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打乱身体的内分泌节奏。
研究也发现,老年人的肌肉恢复速度比年轻人要慢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一半呢!
所以啊,运动的日子中间,最好能穿插一两天低强度活动或者完全休息,让身体好好“喘口气”。
同时,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放松也特别关键。可别一上来就猛甩胳膊扭腰,运动完了又立马坐下躺着。这样操作,肌肉拉伤、心跳乱跳的风险就大了。
运动前,咱们至少花个10分钟热热身,简单拉伸一下,慢步走走,活动活动胳膊。
运动结束后呢,也别急着停,慢慢走几步,做点舒缓的拉伸,比如拉拉小腿,转转脚腕,再深呼吸几分钟,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稳地过渡到安静状态。
另外啊,运动方式也得丰富点,别总盯着一样练。
很多老人习惯了一种运动,比如就爱散步或者只跳广场舞,虽然熟悉有安全感,但时间长了容易让某些部位的肌肉过度使用,关节也容易朝着一个方向磨损。咱们不妨“换换花样”。
比如一周安排两天快走,两天打打太极,一天练练简单的瑜伽或者用用轻器械,剩下两天就休息或者做点轻松的家务、养养花。
这样搭配着来,全身各个部位都能锻炼到,更均衡。
这里还得特别提一下平衡训练。对老年人来说,摔跤可是个大隐患。
很多人最后出问题,不是因为本身的大病,而是摔一跤导致骨折、卧床,接着又引发肺炎、血栓、肌肉萎缩这一连串麻烦。
有数据说,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摔过跤,其中超过两成的人会因为摔跤住院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练平衡感就能有效降低这个风险。其实方法很简单,比如站着的时候闭上眼睛试试、单脚站一会儿、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几步、倒着走几步,或者脚跟贴着脚尖走直线。
每天花个5到10分钟练练这些,效果就很好。
当然啦,运动的时候,咱们一定得学会“听身体的话”。很多老人家比较能忍,觉得头晕、胸闷、没力气或者恶心,咬咬牙就过去了,这可不行!科学运动一定要关注身体的信号。
只要感觉心跳特别快、乱跳,胸口发闷发紧,喘不上气,或者关节疼得厉害,必须马上停下来休息,必要时赶紧去看医生,千万别硬撑。
毕竟过了60岁,身体发出的警报可能比较细微,但背后的问题可能不小,大意不得。
总而言之,运动对老年人是把“双刃剑”。掌握好了,是健康的守护神;掌握不好,反而可能伤身。
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搭配好运动的强度和频率,并且重视热身、放松、恢复和平衡训练。
说白了,60岁以后运动,咱们拼的不是那股子猛劲儿,而是科学和智慧。别光看别人跳得欢、走得快、拉得猛就跟着学。
每个人的身体底子不一样,体力、心肺、关节状况差别大着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把运动这件事琢磨透了,才能真正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可别一边想着健身,一边又给身体埋下隐患,等哪天问题爆发了再后悔,那就太晚了,你说是不是?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欧阳李静.老年运动应该注意的事项[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05):43.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