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37项创新成果现场展示、6项重磅科技成果重点推介……10月31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医学科技赋能产业暨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举行。

点赞成都 落户成都 用在成都
10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智能医疗机器人即将在成都产业化,预计投产后两年内可实现年产值上亿元的目标……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活动现场有两轮共10项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其中,6项生物医药产品/服务应用签约,涉及肿瘤类器官药敏测试、智能生物芯片检测、宠物检测设备开发等多个方向,将为临床诊疗与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新支撑;4项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中,成都未来医学城管理局与四川千麦医学检验所、塔比星健康科技等企业携手,共同推动“智慧医学检验创新实验室”“智能医疗机构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项目实施。
“我们今天签约的项目是瑞医师智能医疗机器人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目前落地在了未来医学城,即将在成都实现产业化落地。”塔比星健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比星”)的医疗机器是今天现场签约落地的产业化项目。看好成都丰富的产业业态与高效的政府服务,是塔比星选择成都的理由。
塔比星CEO常正锋介绍说,“我们的理疗机器人是国内首个应用于康复理疗领域的机器人,这款智能医疗机器人创新性地将传统理疗中的微波、超声波等六大功能集于一身,通过六轴力控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一机多能’,能有效为医疗机构降本增效,并生成数字化治疗报告。”
“目前,项目生产基地已落户成都未来医学城,今年底具备生产要求,计划于明年年初启动小批量试产。”常正锋说道,在他看来,该理疗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有了合作,预计投产后两年内可实现年产值上亿元的目标。

“成都在产业链完备度上虽与深圳等沿海城市存在差距,但凭借三大独特优势,潜力十足。”谈及成都在发展未来医学产业的优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李晨钟坦言道,成都坐拥应用场景“富矿”,不仅有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临床资源与应用场景;在人才方面,成都具备人才、技术双重支撑,川大的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全国领先,电子科大的芯片技术更可与生物医疗领域深度融合。
同时,成都有着极好的创新环境,凭借像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等创新主体,为生物芯片及相关领域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与支撑,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生物芯片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
其实,李晨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科学家,由他领衔的聚芯堂(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聚芯堂”)正以“深圳研发+成都转化”模式推动生物芯片产业化。
“这个由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食品污染快速检测卡’已在成都的部分餐厅推广应用。”李晨钟拿着一张检测卡介绍说,检测卡农药残留定量定性检测技术精准度较传统方法提升20倍,成本从原来的50元/次降至20元/次,且操作简化为POCT(即时检测)模式,仅需手机大小的仪器与试纸条,两小时培训即可上岗,无需大型实验室。不仅如此,除了已经进入市场应用的创新产品外,聚芯堂还带领着团队在HPV检测、脑机接口技术、类器官芯片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
供需对接“热聊”不断
让需求与成果“一拍即合”
前沿技术创新始于临床需求的精准牵引。活动现场,天府锦城实验室2025年第三批“揭榜挂帅”榜单正式发布,榜单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需求,明确攻关方向与目标,以需求牵引科研攻关,吸引优质科研团队与企业参与,为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搭建精准对接桥梁。

除了榜单,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发布,也是活动上的“重头戏”。成都天府锦城医疗器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基于非侵入式脑机交互的数字心理健康管理系统》项目等共6项科技成果在现场进行了重点推介。

在现场,医院代表、企业家、科学家、项目投资人围坐一堂,对技术细节、合作模式、市场前景等开展火热对接。“在活动现场,我接触到许多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科技成果,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这让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健深有感触地说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杨帆 责任编辑 蔺虹豆 编辑 卢娅芮 图据 主办方 审核 曹宇阳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