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耳光大赛有必要吗?赵鸿刚缝5针有后遗症,还有选手脑出血死亡

前言

“扇耳光大赛”,这个听起来近乎荒唐的词,如今却是一项真金白银、聚光灯闪耀的“世界职业赛事”。

10月31日中国的“祁家通背拳”传人赵鸿刚,站上了这个残酷的舞台,他没有闪躲,硬生生接下了对手的重击。

最终,他被KO(击倒)了,这场比赛带给他的,不是冠军腰带,而是一份沉重的伤情报告:颧骨裂缝,眼眶缝了5针。

一场规则残酷的对决

赵鸿刚是“祁家通背拳”第九代传人,也是中国首位签约“耳光力量”赛事的选手。

他带着“传武”的身份,去挑战一项“非传武”的极限运动。

他的对手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阿曼塔耶夫,一个有着拳击背景、以抗击打能力著称的“狠人”。

这场比赛的规则,简单粗暴到令人窒息:两人面对面站立,不准闪避,不准防御。

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搏击”了。传统武术讲究“闪转腾挪”、“卸力打力”,而这个比赛恰恰剥夺了所有“卸力”的可能。

比赛过程是惨烈的,赵鸿刚在赛后回忆,当第一记耳光扇过来时,他感觉“就像被铁锤重击”,眉骨当场出血,眼部迅速淤青。

根据现场视频,到了第三回合,赵鸿刚在又一次重击后,视线模糊,反应迟缓,最终被KO倒地。

赛后的诊断报告,幸运的是脑部检查显示,没有出现脑震荡;不幸的是伤势集中在面部,颧骨出现轻度裂伤,眼眶处缝了5针。

如果只是皮外伤和骨裂,对于一个“武者”来说,养养或许就过去了。但最麻烦的,是赵鸿刚自己透露的后遗症:“左眼视线出现重影”、视力下降。

“重影”意味着这可能不只是软组织肿胀,更可能意味着眼部肌肉、神经,甚至眼眶底(面部最脆弱的骨骼之一)受到了损伤或嵌顿。

颧骨裂了,可以等它长;眼皮缝了,可以拆线,但“视力”一旦失去,可能是永久的。

为什么是“骨裂”而不是“脑震荡”?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没打出脑震荡,反而把骨头打裂了?

这其实是赵鸿刚的“幸运”,也是这项运动“设计”的一部分。

面部的颧骨、眼眶骨,相对脆弱,当一个无法闪避的巨大冲击力传来时,这些骨头“主动”碎裂、塌陷,用“骨折”这个动作,吸收掉了大部分的冲击能量。

正是因为能量被“脸”吸收了,才减少了传递到“大脑”的震荡。

但这种“保护”的代价是惨重的,而且这种“幸运”不是每次都有。

就在此前,已有选手在类似赛事中,因脑出血不幸去世,赵鸿刚这次“躲过”脑震荡,下次呢?

赵鸿刚的坚持令人敬佩,他没有退缩,展现了中国武者的“硬度”,但必须区分“勇气”和“鲁莽”。

当一项“竞技”剥夺了选手最基本的防御权利,它是否还应该被称为“体育”?

当比赛的“看点”不再是技巧,而是谁的“脸”更抗揍,谁“倒下”的姿势更震撼时,这更像是一场“罗马角斗士”式的现代“奇观”。

武术传人更应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武”的意义,不在于“挨打”,而在于“止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体育   脑出血   后遗症   选手   大赛   赵鸿刚   脑震荡   颧骨   眼眶   传人   面部   赛事   幸运   乌兹别克斯坦   眼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