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宝哲
老婆饼里一定没老婆,可榴莲月饼里也不一定有榴莲。中秋节临近,各式月饼迎来热销潮,榴莲冰皮月饼成为电商品牌的力推爆款。直播间里的榴莲月饼动辄20多块钱一盒,还买一送一,远比线下购买便宜,带货主播们更对“真实果肉”言之凿凿。然而,据媒体调查发现,多款月饼并未添加所宣称的“榴莲肉”,取而代之的是复合调味料。
“老婆饼里没老婆”是尽人皆知的调侃,可“榴莲月饼里没榴莲”,就成了糊弄消费者的闹剧。中秋临近,电商直播间里20多块钱“买一送一”的榴莲冰皮月饼看似诱人,主播口中的“真实果肉”言之凿凿,实际却是复合调味料的“狸猫换太子”。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不仅砸了品牌的招牌,更消解了中秋月饼承载的节日诚意:食品的核心是品质,噱头再足,没了食材本真,终究留不住消费者。
消费者愿意为榴莲月饼买单,图的是榴莲特有的浓郁口感。无论是传统的莲蓉月饼要真材实料的莲子,还是五仁月饼需饱满的坚果,食材的真实性都是糕点的“生命线”。而用复合调味料模拟榴莲味,是对消费者味觉与信任的欺骗。
当消费者满心期待咬下“榴莲月饼”,尝到的却是香精调配的刺鼻味道,那种失望感可想而知。没人会为“虚假的风味”二次买单,没有榴莲的“榴莲月饼”,就像没有肉馅的“肉包子”,本质上已是名不副实的“伪劣产品”。
直播间里的“低价爆款”与“真实果肉”承诺,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20多块钱“买一送一”的价格,远低于真实榴莲果肉的成本,这种“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诱惑,本就暗藏猫腻。主播们用夸张的描述刺激消费,却对配料表中的“复合调味料”避而不谈,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营销,涉嫌虚假宣传。
消费者被低价和话术吸引下单,收到货后才发现“货不对板”,维权时又往往面临“举证难”“成本高”的困境,最终只能自认倒霉。这种“赚快钱”的模式,不仅扰乱了月饼市场的正常秩序,更让“直播带货”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当节日消费变成“踩坑现场”,中秋的温情也会被商家的逐利之心冲淡。
食品行业的长久发展,靠的从来不是噱头与套路,而是对品质的坚守。中秋月饼作为承载节日文化的食品,更应守住“真材实料”的底线。无论是榴莲月饼还是其他品类,食材的真实性、安全性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商家若想赢得消费者的“留恋”,就该在品质上下功夫:用足量的榴莲果肉保证口感,用透明的配料表彰显诚意,用合理的定价赢得市场。毕竟,消费者的味觉不会说谎,一次“货真价实”的体验,远比十次“虚假宣传”的营销更能留住人心。
今年中秋,愿每一块榴莲月饼里都有真实的榴莲,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吃到心仪的味道。毕竟,能让人心生留恋的,从来不是花哨的名字与低价的诱惑,而是食材本真带来的满足。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