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据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监测,8月10日8时至11日8时,重庆大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预计11日8时—13日8时,重庆大部地区中小河流可能出现不同程度涨水过程,个别河流可能超警。
重庆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内数字大屏上,各种实时数据一目了然。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水利部门如何科学应对本轮强降雨?重庆市水利局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孟晓宁介绍,为应对本轮强降雨过程,市水利局第一时间调度部署,滚动开展会商研判20余次,派出4个工作组前往一线,会同区县抽查排查降雨区域的水利工程2.7万余处。
数字如何赋能水旱灾害防御?孟晓宁介绍,市水利局利用“政务·水旱灾害防御”应用实时研判涨水风险,在全市启动三级响应的基础上,于8月10日启动全市水旱灾害防御递进式分级响应,除市级响应细化到区县及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小流域山洪外,还对存在其他风险的流域进行提级响应。
走进重庆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数字大屏上,1.6万余个感知设备的实时数据正源源不断地更新、汇集。这些数据,来自气象、应急等14个部门以及四川、贵州等周边省市。这样一来,全市中小河流水情监测、风险识别就能“一目了然”。
重庆“政务·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这就是我们的‘政务·水旱灾害防御’,该应用依托IRS平台,形成了数据一组库、感知一张网和风险一本账,是重庆三级治理中心应急动员板块、自然灾害防治跑道的重要支撑。”市水利局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处一级主管赵鹏辉告诉记者。
这些海量的雨情、水情等数据,如何利用?赵鹏辉告诉记者,水旱灾害防御应用构建起洪水演进、水文预报、工程调度等模型,结合AI算法,实时模拟洪水淹没过程和发展趋势,能有效延长预见期、提升精准度,进而为防范应对留出更多时间。
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实现多跨协同联动,叫应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小时以上,缩短至15分钟以内;水库联合调度也由过去主要依靠专家经验研判,升级为智能推演,最大程度降低洪水影响。
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研判工作。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目前,重庆已在“9+2”中心城区重点防洪薄弱风险点,形成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四预”能力,可精准识别出不同量级洪水情况下的淹没范围和影响人口,重塑了“人防+技防”的闭环管理流程,形成了挂图作战、风险智感、智能推演、预警叫应、工程联调、复盘改进等6项实战能力,为全市防汛工作提供综合决策支撑。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滚动加密风险研判和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抓好风险区域排查管控,指导区县按照最不利情况预置抢险队伍、物资设备和专家力量;同时,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