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麦当劳还断货!蜜雪4元柠檬水不亏反赚,为啥没人能复制成功

走在乡镇集市撞见那红白相间的“雪王”招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卖着“便宜货”的奶茶店,门店数已飙到了5.3万家,直接超过麦当劳和星巴克的总和。

更离谱的是,2025年上半年它净赚27.2亿元,这利润比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三家加起来还得翻一倍。

明明一杯饮品均价不到8块,蜜雪怎么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穷人之光”,还把小生意做成了“百亿俱乐部”的生意?

迅速“扩张”的背后

蜜雪的门店扩张速度,说像装了“火箭推进器”都不夸张。

2022年底的时候,它还只有2万家店,到2025年中就冲到了5.3万家,3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要知道麦当劳花了几十年才开到4.3万家,蜜雪这效率在行业里真是独一份。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5.3万家门店里,99.97%都是加盟店,直营店就21家,就连2025年上半年新开的7000家店,也几乎全是加盟商在“冲锋陷阵”。

不过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你要是以为蜜雪靠收加盟费赚钱,那可就错了。

说白了,让加盟商开店根本不是为了那点“入场费”,真正的目的是靠他们快速占领下沉市场,把蜜雪的“版图”铺得更广。

为啥那么多人愿意跟着蜜雪干?核心就是门槛低、有保障。

对想创业但没经验的人来说,蜜雪的模式几乎是“拎包开店”,不用自己找货源,从奶茶的茶叶、奶粉,到装饮品的杯子、吸管,甚至制冰机、冰淇淋机,总部全给配齐。

也不用自己做品牌,“雪王”的招牌本身就有流量,3块钱的甜筒、4块钱的柠檬水一摆出来,自然有人买。

也正是靠这种“你负责开店,我负责后勤”的模式,蜜雪才能轻松渗透到肯德基都嫌偏的乡镇角落,在这些地方,大家买东西最看重“划算”。

3块钱吃个甜筒比买瓶瓶装饮料还值,消费者愿意买单,加盟商能赚到钱,又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形成了“扩张—盈利—再扩张”的良性循环。

隐藏的“供应链军火商”

要是你以为蜜雪是靠卖奶茶赚钱,那可太小看它了。

从本质上来说,它根本不是奶茶品牌,而是给奶茶店提供“弹药”的“供应链军火商”。

加盟商开了店,几乎所有用料都得从蜜雪采购,做奶茶的茶叶、奶粉、果酱,装饮品的杯子、吸管、封口膜,甚至制作冰淇淋的机器,全是总部统一供应。

2025年上半年,蜜雪光是靠卖这些“弹药”就赚了近145亿元,占总营收的97%以上,同比还涨了40%。

更厉害的是,就算今年糖、奶粉这些原料都在涨价,它的毛利率还能稳定在30.3%,这在行业里已经是中上游水平了。

要知道,喜茶靠二三十块的高价饮品能做到60%的毛利率,可那些开在小区门口的中小奶茶店,因为拿不到低价原料,毛利率往往只有20%出头,卖便宜了亏,卖贵了没人买,根本没法跟蜜雪比。

蜜雪能做到“低价还赚钱”,核心就是“靠规模压成本”。

5.3万家店一起找供应商采购,议价权直接拉满,同样是奶茶用的奶粉,中小店可能要15块钱一斤,蜜雪一次性买几十万斤,供应商8块钱就愿意卖,杯子、吸管更是按“亿”为单位采购,单价能压到几毛钱。

原料成本低了,蜜雪卖给加盟商时有钱赚,加盟商拿到的价格也实惠,才能卖出3块钱的甜筒、4块钱的柠檬水,最终形成“供应链→加盟商→消费者”的闭环。

而这套供应链体系不是一天建成的,新玩家想模仿,先得有能供应上万家店的渠道,可刚起步时门店少、没议价权,要么卖得比蜜雪贵,要么卖便宜了亏本,只能陷入“没规模就没低价”的死循环。

无法复刻的成功

其实蜜雪的赚钱密码,从来不是“卖便宜货”这么简单,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闭环,先靠“低门槛加盟”快速把门店规模拉满。

然后用5.3万家店的体量拿到供应链议价权,把原料成本压到最低,再用低成本支撑“3元甜筒”“4元柠檬水”这类引流品。

精准击中下沉市场的“性价比”需求,消费者愿意买单,加盟商能盈利,又会吸引更多人加盟,进一步扩大门店规模,反过来再降低供应链成本,这套“加盟拉规模→供应链压成本→低价带流量”的逻辑,少了任何一环都玩不转。

德银分析师崔尔南说过,“现在的人更爱买划算的东西,蜜雪刚好踩准了这个节奏。

但比“踩准节奏”更重要的是,它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加盟模式解决了扩张速度,供应链体系解决了盈利核心,低价产品解决了市场需求。

也正是因为这套逻辑需要长期积累,既要有足够多的门店撑规模,又要有成熟的供应链控成本,其他品牌才没法轻易“抄作业”。

说到底,蜜雪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把“下沉市场需求”和“商业效率”揉到了一起,最终做成了别人学不来的生意。

中国奶茶的“出海突围记”

曾经藏在县城街头、大学巷尾的中国奶茶,如今正带着“茶香”走向世界。

蜜雪冰城在海外开出近5000家店,霸王茶姬深耕东南亚,古茗也把冷链奶茶卖到了新加坡,中国奶茶早已不是“本土小生意”,而是成了跨文化的“甜味名片”。

在东南亚,蜜雪冰城保留3元甜筒、4元柠檬水的低价优势,还推出符合当地口味的“香茅柠檬茶”。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调整糖度,用“伯牙绝弦”这样的中式命名吸引年轻人,既不丢中国味,又贴合当地消费习惯。

不像早期一些品牌“照搬国内模式”,现在的奶茶出海更懂“因地制宜”,比如在欧美用本地鲜奶,在中东推出常温款,让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都能接受。

关键是供应链是中国奶茶出海的“硬底气”,蜜雪冰城在越南、泰国设柠檬采购点,解决原料运输难题,古茗靠自建冷链,把新鲜水果茶的配送时间压缩到3天内,保证海外门店和国内口感一致。

这种“从产地到门店”的全链条把控,让中国奶茶在海外既能保持低价,又能守住品质,比不少当地饮品品牌更有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奶茶带着“文化符号”出海。

从蜜雪冰城的“雪王”IP、霸王茶姬的中式装修,到喜茶的“东坡荔枝饮”,这些奶茶不只是卖饮品,更在传递中国的茶文化。

年轻人喝到的不只是一杯甜饮,还有“茶+奶”的传统搭配,以及背后的东方审美。

如今在伦敦、纽约的街头,越来越多外国人举着中国奶茶拍照,中国奶茶正用一种温柔的方式,让世界爱上“中国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美食   麦当劳   柠檬水   奶茶   甜筒   中国   低价   块钱   饮品   规模   奶粉   毛利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