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人到中年,朋友圈里越来越多人,从「晒娃狂魔」发展成了「淡定老祖」,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维系着亲子关系的延续,又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破裂」……
回想闺女小时候,我也是个「发圈狂魔」,搞得朋友圈像电视剧连载。我:才不一样!你看,这张脸更圆润一点,这张睫毛更长一点,这张笑得更娇羞一点……一泡等了好几天的屎,一颗刚冒头的牙,一床昨晚尿湿的被,一场感冒、发烧,都被老母亲忍不住分享。总之,在老母亲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里,都传达着这样的意味:可是,千算万算没想到:昔日晒娃有多辉煌,而今就有多凄凉!现在,点开一个个同龄老母亲的朋友圈,不仅都是三天可见,孩子的照片好久都看不见了。你以为只有婚姻才会渐渐步入憔悴吗?你以为只有对老公会越看越不顺眼吗?娃1岁,突然放了一个响屁,老母亲满心欢喜,朋友圈报喜: 我儿子今天放了一个大响屁,真臭,可听着像春雷降临大地。
娃7岁,突然放了一个响屁,老母亲立马怒目圆睁,一脸嫌弃:娃2岁,玩起了iPad上的游戏,老母亲像发现了新大陆,急忙朋友圈记录:娃8岁,刚打开iPad,就被眼尖嘴厉的老母亲一顿训斥:更别说发朋友圈晒娃了,能不挨打就算「皇恩浩荡」了。如果一个女人不发朋友圈了,那她的娃一定是上小学了。孩子上小学后,迅速从天堂跌落人间,当妈的幸福感也噌噌噌下降。从天使妈妈,到白雪公主的「刻薄后母」,只需要娃上个小学。以前的夜晚,跟孩子玩玩具,做手工,你侬我侬,拍照发个母爱浓郁的朋友圈。现在,陪读时跟孩子拍桌怒吼,哭哭咧咧,娘俩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孩子的智商短板充分暴露,爹妈被全面侵占,大脑开始清醒:小时候觉得娃能上哈佛,现在只要长大不啃老就阿弥陀佛。发个朋友圈吐槽孩子吧,还显得自己很无能,情绪也不稳定,人设虽然不至于崩塌,但也没必要在公众场合自我摩擦。就算发个朋友圈晒娃,也只想说:鸡妈已死,有事儿烧纸!数年后,老母亲们终于在朋友圈前清心寡欲,大彻大悟,遁入空门,偶尔来了兴趣,发个在阳光咖啡馆闲坐的美颜自拍,你以为老母亲是为了求点赞吗?又得分组屏蔽,怕娃被拐;又得措辞文案,怕人说凡尔赛;又得拉住孩子各种找角度……再说了,孩子一过10岁,想在朋友圈发张他的照片,就算是个背影,还得经过人家的同意,老母亲何必自讨没趣。顶多在开学、心脏支架降价、戒尺卖爆等重大利好时刻,难掩激动心情,拍一张熊孩子的背影发个朋友圈。各种淡定、佛系、没欲望,带着一种「莫挨老子」的倦怠。从孩子一点风吹草动就发朋友圈,到现在天塌下来,也能不动声色地自我消解,我们越活越通透。
本文转载自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安语时,家庭教育指导师,媒体专栏作者,理性与感性、优雅与邋遢完美结合体。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