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对文化爱好者的最大福利,就是能方便的看上中国顶流文物:宫藏珍宝。
故宫博物馆的展览自是不必说,故宫与嘉德的联合展览,也是永远不会辜负期待。
今年是嘉德与故宫博物院第七次合作展览,覆盖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琅器、书画、古籍、织绣等多门类211件文物,以“追踪一件仿古艺术品的诞生”为线索,探讨清代宫廷设计的“古为今用”与文化传承。
我有去看过2020年:妙宝庄严和2021年:朱艳华绮两次联合展,印象非常深刻。这次的展览主题又是我喜爱的宫廷器物,所以早早买了票子等待开场。
《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充分显示了嘉德的布展能力,利用空间透视,镜面,影音效果拉满了高级感。
十分喜欢几个远端借景的表现,让观者强烈感受到文物主体的强势气场。
展览并非单纯展示清代宫廷的设计成果,而是聚焦“仿古”这一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
现代人的角度看,清代已经是“古”,但清代老祖宗们对更古代的器物(如青铜器、瓷器等)的仿制,揭示“古”为何能成为后世的设计典范。这种传承和创新值得长久延续下去。
前面几个展厅宝贝很多也很精致,细细看了一个小时,发现后面的部分才是大头。
宫藏的珍宝保存的十分完好,竟然有些“新”。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文物保存就要少“动”,动一次,折损一次。这些文物老祖宗,一期一会,珍惜每次展出的机会。
为何仿?源于对古代典范的向往,尊古、崇古进而鉴藏、著述,为仿古实践积累大量的理论认知和优秀样本。
錾胎珐琅牺尊: 作为展览首件展品,这件仿古艺术品是全展的立意根本。
器身满施墨绿色珐琅,以鎏金饰回旋涌动的云气纹(部分云纹加饰红色),线条如行云流水,色彩凝重且富有层次感。
清代宫廷设计师用当时的工艺按照古青铜器的样式进行仿制,保留传统又添加了创新。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博古幽思》
下笔极为细腻,美人背后的博古架上,珍宝无数。
如何仿?聚集材美工巧,借助新的材料和技术,仿古延伸到各个艺术领域,作品呈现出忠于典范、采择英华、但取古意等不同层次。
八卦觚阵
走进这个区域,心里呐喊:这么多宝贝啊!
觚是一种特定造型的礼器,八卦型的展柜中,一共摆放了22件不同朝代(商代至清代)的觚。材质、造型、纹饰各个不同。商周时期的礼器,演化为两宋时代的陈设,到了元明清,被用作花器。就在一代代中华子民的手中,古文化得到了传承。
怎样用?让古物与仿古制作走入日常生活,用于厅堂、书斋、匣盒,在不同场域感受古今相接、东西贯通。
乾隆皇帝的“琳琅笥”百什件(首次公开展出)
这是乾隆皇帝的珍贵玩具箱吧,专门收藏玉器的大号木箱共9层44屉,放置近500件玉器,极为精美,是展览中的明星展品之一。
碧玉牺形砚滴,是展览首件錾胎珐琅牺尊的callback
宝贝中还有两屏超大的玉石插屏、用玉璧做成的书桌摆件、清帝祭祀用的规制、盛放固体香薰的文竹嵌染牙夔凤纹冠架、掐丝珐琅兽面纹钟、弘历洗象图等等,每件器物都极美。
#分享城市新鲜事#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