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缩量震荡,涨少跌多,成交量1.9万亿。
这两天市场风格明显转向防守,红利类板块表现较强,比如今天领涨的又是煤炭、保险、银行。
科技板块涨得多了,英国央行首次提出了A股的AI科技股泡沫化的警告,反映了国际市场对A股AI板块估值水平的担忧,这可能也是近期压制A股科技股的一大利空因素。
不过我们之前不止一次说过,A股远未全面泡沫化,这当然不是我拍脑袋拍的。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这次牛市才走过一年,上一次是从2019年初到21年底,走过近3年,再上一次是13年初到15年中,走过2年半。
市场的赚钱效应是逐渐积累的,大势从逆转到主升到最终彻底疯狂,一年时间是走不完的。
再从估值上来看,我们近期看过的一些科技股,大部分估值也就在4,50倍,而且现在已经接近26年了,马上就要切26年的估值了,很多也就30几倍。
不说15年的疯牛,就20年的核心资产牛,茅台到过80倍,海天味业到过100+倍,医疗板块里面的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印象中也都到过80倍往上,现在还差的远呢。
————
9月通胀数据和金融数据都公布了,CPI同比-0.3%,略微低于预期的-0.15%,PPI同比-2.3%,略微高于预期的-2.4%。整体上仍然偏弱。
M1同比+7.2%,高于预期的6%,M2同比+8.4%,预期8.5%。M1增速回升大超预期,M1与M2之间的剪刀差也在缩小。
M1是狭义货币,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等,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流动性最强的货币部分。
M2是广义货币,则包括M1以及定期存款等,它反映了社会货币供应的总量情况,体现社会整体的货币储备和潜在购买力。
M1与M2之间的剪刀差缩小,意味着居民、企业将更多的定期存款拿出来参与消费、经济活动,这也意味着经济活力在提升,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
泰凌微发布25Q3业绩预告,预计Q3收入2.63亿元,同比+18%,环比-4%;利润0.39亿元,同比+5%,环比-40%。
这个业绩不是很好,利润同比来看几乎没增长,二季度的高增长似乎是昙花一现,不同的机构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一个是产品线拓展带来费用前置,公司正准备游戏,端侧AI,星闪等新产品线,因此在25Q3研发费用提升至0.7亿元。不过营收也没有实现环比的增长,这个解释不了。
还有一个是角度是认为Q3国内国补退坡造成需求减少、同时存储价格持续上行,影响公司芯片产品成本和毛利率。
我也倾向于认为这属于是业绩的阶段性波动,不过目前60倍的估值也稍微偏高了,心理的价位会调降一些。
实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今日0,25年-2w。
我是“零基础投资”,逻辑、观点、实盘,期待你的关注。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