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便有“春饮花茶解困,夏饮绿茶消暑,秋饮乌龙润燥”的说法,秋日气候干燥,易生“秋燥”之症,兼之早晚温差渐大,脾胃易受寒凉侵扰。此时择茶而饮,非为消遣,实为顺应时节的养生之道。遵循“润、温、甜、暖、老”五字心法,便可在袅袅茶香中,安然度过这清肃之季。
一曰“润”:柑普相和润秋喉
秋气主燥,最先侵扰的便是咽喉与口鼻,常有干涩、发痒之感。此时最宜饮小青柑或陈皮普洱,二者堪称“润燥双璧”。小青柑以青涩柑皮包裹醇厚普洱,柑香清冽如秋日晨露,普洱甘醇似山涧清泉,二者交融,入口先是柑果的鲜爽,继而转为普洱的绵柔,茶汤滑过喉咙,瞬间化解干燥,留下满口生津。陈皮普洱则更显沉稳,陈化的陈皮带着岁月的温润,与熟普的柔和相得益彰,润喉之余更能滋养津液,为身体筑起抵御秋燥的第一道屏障。
二曰“温”:发酵佳茗暖脾胃
经历盛夏酷暑,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秋日凉气渐生,稍不留意便易引发腹胀、腹泻。此时需以温性茶品养护脾胃,高发酵的红茶、熟普、黑茶便是上选。红茶性温味甘,发酵过程中茶多酚转化充分,刺激性大减,茶汤如琥珀般温润,入口暖意直抵脏腑;熟普经渥堆发酵,茶性温和醇厚,仿佛带着大地的温度,能温和调理脾胃;黑茶则更为内敛,陈化后的茶汤甘润平和,早晚饮用一杯,既能驱散寒意,又能滋养脾胃,为身体积蓄能量。
三曰“甜”:蜜韵茶香悦心神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人易生“悲秋”之情,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而自然甜香的茶品,恰能驱散这份忧郁。蜜香红茶是其中代表,冲泡后茶汤裹挟着浓郁的蜜韵,甜而不腻,入口的瞬间,仿佛将秋日的暖阳含在口中,心绪也随之舒展;桂圆普洱则更添一份温润,桂圆的清甜与普洱的陈香交织,既有茶的醇厚,又有果的甘甜,饮罢神清气爽,让人在微凉的秋日里,收获一份心底的暖意与愉悦。
四曰“暖”:热饮茶汤守体温
秋日天气多变,早晚温差悬殊,稍不注意便易受凉。此时饮茶,“热饮”是关键,切不可贪凉饮冷。晨起时,煮一壶红茶,看着热气袅袅升起,捧杯而饮,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全身,驱散一夜的寒凉;傍晚归家,泡一杯熟普,热茶汤入喉,洗去一天的疲惫,更能护住体内阳气。红茶、熟普、黑茶这类温性茶,经热水冲泡后,温热之性得以充分释放,喝的是茶,更是秋日里对抗温差的“温暖铠甲”。
五曰“老”:陈茶岁月养身心
秋日宜“收”宜“养”,而老生茶、老白茶这类历经岁月沉淀的茶品,恰好契合这份需求。老生茶褪去了新茶的凛冽,陈香愈发显著,茶汤入口柔和顺滑,刺激性大减,既能清热润燥,又不会损伤脾胃;老白茶则更为温润,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陈化后的老白茶,茶汤呈琥珀色,药香、枣香交织,入口甘醇绵长,不仅能滋养身体,其沉稳的韵味更能让人静下心来,在品味岁月的过程中,收获一份平和与安宁。
“秋燥”最怕的是茶:
1.喝绿茶:立秋之后天气较干燥,绿茶生津止渴,喝起来醇厚鲜爽,绿茶性寒,能帮助你把夏天剩下的热气散了,适量喝有助于清热去火,改善秋天上火的情况,适当喝绿茶可以缓解“秋燥”。
2.喝菊花茶:菊花泡水滋味甘甜,可以清肝、明目,养阴润燥,喝下去火气就变小了,还可以帮助不爱喝白开水的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
3.喝乌龙茶:秋天喝乌龙茶正当季,乌龙茶温和适中,还能补充身体水分,秋天天气干燥人没劲喝上一杯可以润燥解渴,还可以帮助消化,缓解没有食欲的情况。
4.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花香浓郁,泡开香气四溢,闻起来就让人精神爽,夏末秋初,来杯茉莉花茶,脾胃也会更舒畅,还可以提升免疫力。
5.喝普洱茶:普洱茶性温,滋补又温和,熟普洱红褐诱人,口感醇厚,一杯下肚,暖胃又暖心,整个秋天都舒坦。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