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烤串的”到“烧烤料理师”:新工种点亮的不仅是尊严

2023年,以淄博烧烤为代表的地方特色烧烤借势互联网强势“破圈”,升腾的烟火气不仅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更带动多地文旅、餐饮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然而,热度背后,烧烤行业长期存在的短板也逐渐显现——从业者缺乏官方认可的职业身份,行业无统一标准可依,这些问题如同“隐形枷锁”,制约着行业从“短期火爆”走向“长期繁荣”。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增设“烧烤料理师”新工种,这一举措让曾经被俗称为“烤串儿”的从业者有了官方身份,更为烧烤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新工种带来的首要改变,是从业者职业尊严的“回归”与提升。从略带随意的“烤串的”,到正式规范的“烧烤料理师”,称谓的转变绝非简单的文字替换,而是对从业者职业价值的重新定义,更是社会认同感的显著提升。正如央视采访中一位长春烧烤店经营者所说:“以前别人问我是干什么的,当时底气不怎么足,就说是个烤串的。现在别人问我,我就会说自己是烧烤料理师。”这份“底气”的变化,正是职业身份被认可后,个体价值感与归属感最直观的体现。

当职业称呼获得官方认证,更重要的是为从业者铺设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往,烧烤从业者的成长多依赖“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承,技能提升无明确方向、职业发展无清晰规划;而“烧烤料理师”新工种的确立,意味着从业者可以沿着统一的技能等级标准稳步提升,从新手到专业人才的成长路径一目了然。从宏观视角来看,这类贴合市场需求的新职业,正成为拉动消费、稳定就业的“民生新引擎”——它让烧烤这样充满烟火气的行业摆脱“小散弱”的标签,在规范化发展中释放更持久的市场活力。毕竟,职业从无高低之分,专业始终值得尊重;每一个被官方认可的职业,都能为从业者撑起一片实现价值的新天地。

与此同时,新工种的认定更为行业标准化建设筑牢了基础。此前,烧烤行业长期处于“经验主导”的状态:食材处理没有统一规范,新鲜度把控全凭商家自觉;火候控制依赖师傅个人手感,同一菜品可能因操作差异口感天差地别;调味配比更是“千人千味”,难以形成稳定的产品品质。这种“非标准化”不仅影响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更让行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业内人士直言:“‘烧烤料理师’工种的确立,意味着一套覆盖全流程的专业标准将逐步落地——从食材的挑选、预处理,到烤制时的温度、时间控制,再到成品的色香味形评判,都将有章可循。”这套标准的出台,既能大幅提升烧烤品质的稳定性,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更能推动整个烧烤行业从“粗放式经营”向“规范化发展”转型,为行业长远发展扫清障碍。

事实上,“烧烤料理师”并非个例,近年来,针对新兴行业的职业认证正持续“上新”。今年5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等一批贴合数字经济、文旅新业态的职业,已正式通过人社部门认证,不断丰富我国的新兴职业图谱。一个新工种的认定,从来不是简单的“名字登记”,而是对行业需求的精准回应:对个体从业者,它明确了职业发展的“路线图”,让大家知道“往哪走、怎么干”;对教育培训机构,它提供了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推动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比如今年7月,湖南岳阳便依托当地烧烤产业优势,成立烧烤研究院,计划推出系统性的烧烤专业培训课程——从“确立职业标准”到“培养专业人才”,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闭环,有效破解行业“技能不规范、人才招不到”的双重难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工种的出现还在催生“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机遇。以烧烤行业为例,不少地方已借“烧烤料理师”带来的专业口碑,探索“烧烤+文旅”的融合模式:推出“烧烤+景区打卡”“烧烤+民俗体验”等特色旅游线路,让“小烧烤”成为带动地方文旅发展的“大IP”;而旅拍定制师的兴起,则推动旅游行业从“标准化产品售卖”向“个性化服务定制”升级,实现旅游与摄影产业的深度融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未来,随着更多像“烧烤料理师”这样的从业者找到职业归属感,随着更多行业在标准化、专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新动能”,必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民生活力。

原标题:《微言 | 从“烤串的”到“烧烤料理师”:新工种点亮的不仅是尊严》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布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美食   工种   料理   烧烤   尊严   业者   行业   职业   消费者   产业   标准   官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