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评测一加15(OnePlus 15)时指出,这款手机在标准压力测试中因过热而无法完成跑分,甚至直接关机,机身外部温度达到了127华氏度(约52摄氏度)——这还只是外部温度,内部芯片的实际温度显然更高。
当时视频中没有提及的是:这并非一加15独有的问题。事实上,目前所有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 Gen 5芯片的手机,都面临相似的散热挑战。

我们已测试的另外两款手机——真我GT8 Pro和努比亚红魔11 Pro,虽然都成功完成了整套压力测试,但也热得惊人。真我GT8 Pro的内部峰值温度达到了111华氏度(44.1°C),但为了做到这一点,它大幅降低了性能输出,稳定性仅有33%。而红魔11 Pro则达到了131华氏度(55°C)的内部高温,却依然维持了高达80%的性能稳定性。这主要归功于它内置了主动液冷系统,甚至还配有风扇辅助散热。
这些现象指向一个明确的事实:要想真正发挥骁龙8 Elite Gen 5所宣称的极致性能,要么接受难以忍受的高温,要么依赖重度性能降频,要么必须配备专门的散热系统。
在今年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媒体使用的是一台由高通专门打造的“参考机”。这台设备的唯一用途就是跑分,没有任何日常使用负担。当时我们用它顺利跑完了“Wild Life Extreme”压力测试,机身虽烫但尚可接受。然而,这款参考机的表现远高于后续上市的零售机型。即便是散热最强的红魔11 Pro,在多数测试中也比参考机慢了3%到8%。而真我GT8 Pro的表现更弱;至于一加15,虽然常规跑分亮眼,却在压力测试中直接因过热宕机。

换言之,高通所宣传的“最强移动芯片”性能,在真实手机中几乎无法长期维持。除非厂商堆叠昂贵的散热结构(如红魔),否则就只能通过牺牲性能来换取温度控制。
不过,对普通用户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日常使用会“烫手”或“卡顿”。这些极端测试本就远超绝大多数人的真实使用场景——无论是刷社交媒体、看视频还是玩主流手游,骁龙8 Elite Gen 5的表现依然丝滑流畅,温度也完全在合理范围内。
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需要长时间高负载运行的用户,比如进行主机游戏模拟、长时间玩高画质3A手游,或者连续录制高码率视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机型(如一加15)可能会严重发热甚至自动关机,而其他机型则可能因性能降频导致帧率波动。
面对质疑,高通回应称:“我们没有发现骁龙8 Elite Gen 5处理器在这些评测样机中导致热问题的证据。” 但与此同时,一加已表示正在“优化热曲线,以在保持峰值性能的同时让表面温度更舒适”。类似的情况去年也曾发生:真我GT7 Pro初期因激进调度导致过热,后续通过软件更新适度降频,找到了性能与温控的平衡点。预计今年这些厂商也会采取类似策略。

更深远的问题在于:高通还能继续以每年20%的节奏提升性能吗? 当手机形态基本固定、散热空间有限时,物理定律终将成为瓶颈。未来,是否所有旗舰安卓机都必须内置液冷?手机形态会不会因此改变?又或者,联发科是否会借此机会反超?
毕竟,目前联发科天玑9500在性能上已非常接近骁龙8 Elite Gen 5,却尚未曝出类似过热问题,且成本更低。这对手机厂商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高通或许仍是安卓阵营的性能标杆,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正在被现实中的温度和用户体验一点点动摇。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