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对于人体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还被称之为晴雨表的。如果每天都能准确测量血压,那我们就能早点对高血压相关的疾病进行干预治疗。
可是在生活中,虽然大家都在检测自己的血压,可却因为方法用不准确,无法得到正确的数值,那这对管理身体健康却起到了反作用。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测量血压到底需要注意什么,从而为大家避开一些误区,让每次测量血压时都能获得准确数值。
我们都知道血压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这就像是潮汐会出现昼夜变化,而这同人的交感神经还有激素分泌不同有关,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准确的血压值,那么什么时候去测量血压就变得比较重要了。
首选时间就是早起一个小时内。因为这个时候人才从熟睡中醒来,还没有开始活动,情绪稳定,这就可以将运动、情绪、饮食等外部因素干扰排除。
最重要的一点想要预测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医生会首选在清晨给病人量血压,另外国际的相关学会也将这个时间测量的血压值作为管理血压的重要标准。
不过在测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定是排空尿液的,这么做就是为了减少膀胱充盈对血压测量的影响。然后坐着休息个10分钟,就可以测量了,不过在进行测量之前,一定不能吃早饭,喝咖啡或者吸烟也是不允许的。
晚上睡觉之前一个小时内。晚上量血压可以很好的检测血压变化,同时也能够判断出降压药的长效性。假如清晨时血压有些高,而在睡觉之前血压是正常的,那就是说药量存在不足的情况,又或者是降压药的药效持续性不好。
可如果两个时间段血压都高的话,那治疗方案就需要重新做调整了。
不过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一定不可以洗澡,同时也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不然对测量结果会有影响,最好是静坐10分钟之后再来测量。
一定不能随机去测量。像白天工作间断的时间,还有吃完饭之后或者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测量血压,这时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数值自然会升高,可这样的数值不能代表真实的血压水平。
就比如我们刚刚爬了楼梯,去测量血压的话,结果会高出实际值,这时就很容易出现误判。
不少人在测量血压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左右手存在生理构造区别,两只手臂都有肱动脉,可两者主动脉供给分支不同,左手是第二分支,而右手则是第一分支。因此右手的血流压力就比左手高,而右手血压值同样比左手高。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第一次进行测量需要对两只手臂都进行测量,选择高值的那一侧作为标准血压。另外要注意,两只手臂测量血压数值差是在10mmHg之内,才能选择高数值的那侧手臂当作之后测量血压标准。
可是如果两只手臂血压数值差超过10mmHg,就可能存在血管病变的问题,像主动脉夹层,或者是上肢动脉狭窄这样的疾病。这个时候就需要赶紧去医院做检查,而且血压值就不是随意确定了。
当然还存在特殊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健康的手臂来测量血压。如果有一条手臂受过伤,进行过手术或者有偏瘫,这时测量血压就要选择健康的手臂,这也是避免影响最终结果。
就算是选择了正确的手臂以及正确的时间来测量血压,可如果忽略了这五件事情的话,那血压测量数值也会有很大的出入,测出的血压也一样不能代表真实血压。
1、袖带的大小,对血压最终结果有影响。袖带就是血压计同人体连接的主部件。尺寸的大或者小都会影响到最后血压结果。
袖带偏小,这是用了儿童的袖带,使肱动脉受压迫,测量出来的血压值高于实际值。袖带太大,则是用了肥胖患者的袖带,没有办法束缚住动脉,那测量出来的数据就会偏低了。
正确使用袖带:袖带上的气囊宽度是需要覆盖手臂周围的2/3,而且长度必须是饶手臂一周,有1到2㎝的预留。如果是肥胖患者就需要带大号的袖带,而儿童就用儿童专用的袖带。
2、测量姿势不对同样会影响到结果。
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一定要规范自己的坐姿,千万不能有跷二郎腿,抬高手臂或者是让手臂受到压迫的情况,甚至是身体向前倾斜或者是低着头看手机也一样会影响测量结果,会导致血压偏高,或者偏低,对我们判断血压情况不利。
3、测量血压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因为食物或者药物都会对血压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所以在测量血压的前30分钟内,一定要避免摄入尼古丁、咖啡因、高盐饮食以及药物,特别是一些感冒药、激素类的药物对血压影响很大,如果喝了这些药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
4、单次测量不可以代表真实血压,有时候会出现偶然数据。
波动性是血压的主要特点,体位与情绪很容易影响到血压,所以要在一个时间段进行2到3次的测量,每一次间隔1到2分钟,最后取平均值。
5、不可以随便买电子血压计来测量,需要明白仪器的精准度。
很多人觉得水银血压计会比电子血压计更精确,可实际上只要是有国家标准认证的血压计,其精准度都是可以的。
在购买血压计后,就需要定期同医院血压计进行校准,最好是每年进行个一两次的校准。另外袖带尺寸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出现。
想要预防与管理血压就必须做到准确测量血压,选对正确的时间、手臂还有避开五大误区,才能够让每次的测量都变得有意义。
我们一定要知道,测量血压不只是简单的数值,同时还是能检测自己心血管健康的标准,只有认真对待,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