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赵四小姐收到父亲托人捎来的筷子和4字附言 顿时泪如雨下

在历史长河中,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而赵四小姐因此被父亲赵庆华宣布断绝关系这一插曲,更是为这段爱情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那么,在被断绝了与家族关系之后漫长的岁月里,赵四小姐的娘家人与她是否还有联系呢?

在许多传记和文艺作品中,赵四小姐赵一荻,常被塑造成为了爱情孤注一掷的传奇女子,却鲜少有人提起在这份“孤勇”背后,赵四家人的暗中托举。

赵四小姐晚年曾对侄孙女感慨流露:“世人只见父亲登报断情,却不知断的是名,不断的是心。”

1929年秋,天津《大公报》连续五日刊登一则引人瞩目的声明——北洋政府前交通次长赵庆华宣布与四女赵绮霞(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理由是她“私奔关外,不知去向”。

赵庆华在声明中明确将四女儿从赵氏宗祠开除,断绝一切往来,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

对于赵庆华这样当时一位声望不小的人来说,女儿私奔,那是极度令他丢面子的事件。

然而,在这份冰冷的声明背后,却是一段被历史帷幕遮挡着的骨肉亲情。

尽管赵庆华登报声明与小女儿划清界限,但赵家人并未真正割断血脉,而是在乱世风云的夹缝中,以隐秘而深沉的方式保持着悄悄联系,甚至包括赵庆华本人。

赵一荻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因她在家里女孩中排第四,因此被称为赵四小姐。

在其父赵庆华登报断绝关系的次日,赵四的三哥赵燕生便悄悄将一张汇款单塞进即将寄往沈阳的挂号信封里。

赵家兄弟明面上遵从父命与小妹划清界限,暗地里却通过当时在香港的家族产业,持续为赵一荻提供生活资金支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家生怕赵四小姐的生活陷入困境,其三哥赵燕生便以个人名义委托商行,将赵家在香港的房产秘密转入妹妹名下。

据说,这些资产后来一度成为赵四小姐陪伴张学良在幽禁岁月维持生计的重要经济支柱。

1937年,赵四小姐携幼子张闾琳避居香港期间,赵家旧部受赵庆华暗中指示,以“护送商队”为名,将一众乔装的保镖安插在她住所周围。某夜,几名日本特务试图潜入宅邸绑架张闾琳,正是这群“商队护卫”拼死抵抗,才保全了赵四小姐母子平安。

事后,赵四小姐在日记中郑重记下:“兄长虽未露面,但血脉相连的庇护,比任何言语都更真切。”

赵四小姐的生母吕葆贞,原是晚清重臣盛宣怀家的丫鬟,虽性情温顺,却在女儿命运转折时展现出惊人的坚韧。

丈夫赵庆华登报与女儿断绝关系后,吕葆贞曾被丈夫迁怒冷落,被迫迁居秦皇岛与长子暂住,但她始终未放弃对女儿的牵挂。

虽然赵一荻从此再未踏足娘家,然而在1930年冬,当她在沈阳生育儿子张闾琳期间,吕葆贞不顾丈夫禁令,毅然以“探亲”为由北上,随身携带了一箱亲手缝制的婴儿衣物。

有文章描述,当吕葆贞在寒风中推开女儿住处的房门时,赵一荻扑进母亲怀中泣不成声:“妈妈!我以为赵家再无人认我了呢……”

吕葆贞原本反对女儿与张学良接近,后来看出女儿对张学良用情至深,她明白女人在感情中的笃定难移。

尽管赵一荻当时在帅府身份未定,吕葆贞心中难免不悦。但她担心过多插手会令女儿心生不快,每每都是欲言又止,最终只能默默将话藏在心底。

此后十余年,吕葆贞多次乔装成农妇,辗转于天津、上海、香港之间,只为给女儿送去家乡美食与治病的药方。

1940年,赵四小姐将幼子托付友人,决定赴贵州陪伴幽禁中的张学良。临行前,吕葆贞连夜绣制一件锦缎肚兜给女儿,内侧以金线绣着“平安”二字。她轻声叮嘱:“此去山高路险,但娘的念想永远贴你心口。”

其实,赵四父亲赵庆华当初登报决绝声明的背后,一直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父爱。许多史料对此皆有披露。

1930年外孙张闾琳出生时,赵庆华曾托长子秘密给四女儿送去一只紫檀木匣,内装赵四幼时临摹的字帖、10岁生日所戴珍珠发簪,以及一封未署名的短笺:“霞光虽隐,绮色长存。”

赵四小姐抚摸着发簪上熟悉的缠枝花纹久久不肯放下----因为这正是父亲在她及笄礼上亲手给她戴上的,似乎温度还在。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年逾花甲的赵庆华每天命家人搜集报纸,在关于张学良的报道边缘,提笔写下“汉卿不负家国”,更不忘添上一句“四妹亦不负情义”。

晚年隐居京郊,赵庆华更将四女儿寄回的家书裁剪成册。

女儿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北陵冬雪甚寒,然念及父亲幼时教女儿咏梅‘凌寒独自开’,便觉暖意盈怀。”赵庆华读了无数遍,并在旁题下:“吾女贞毅”。

他还多方搜集有关女儿赵一荻陪伴张学良囚禁的新闻报道,在一份剪下来的报纸边上写下“我女儿坚贞勇敢”的评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接近耄耋之年的赵庆华病逝前夕,特意托人将一双象牙筷子转交四女儿,附言仅四字:“骨肉难分。”

赵四接到来自父亲的这贵重的“礼物”,顿时泪如雨下。

她轻轻抚摸着筷子上镌刻的赵家族徽,终于懂得了父亲当年登报的深意:断绝关系是为斩断政敌攻讦的借口,辞官隐退是为消弭派系联姻的猜忌,而这对筷子,则是将无法言说的牵挂化作最朴素的隐喻——纵使名分断裂,血脉仍像成双的筷子,永不分离。

1990年,远在夏威夷生活的赵四小姐收到三哥赵燕生孙女赵荔的来信。她颤抖着戴上老花镜,看清了侄孙女在信中描述北京赵家老宅的生动话语:“西厢房外的海棠树仍在,花开时总落满您幼年的秋千。”

随信附赠的一片已经干枯得海棠花瓣,让她不免想起1928年离家前夕,母亲悄悄塞进她行囊的带着家的温馨的物件。

1964年7月4日,陪伴张学良多年的赵一荻在台北市与张学良正式结为夫妻。

2000年6月,赵一荻在夏威夷病逝,享年88岁。

赵四小姐与少帅唯一的儿子张闾琳1994年首次回大陆探亲时,按照父亲嘱咐先去北京,再回东北。其此行是否与外公家的后人会面,未能查到资料。

而张闾琳之子张居信、张居仰作为张赵两家第三代,猜测一定会通过家族历史,了解到奶奶平生的传奇故事。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附言   泪如雨下   筷子   父亲   小姐   女儿   声明   关系   侄孙女   夏威夷   发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