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丨从青石城廓到法治新篇:检察蓝铺就古老茶道新底色

卷首语

驼铃古道贯古今,茶香绵延连山海。万里茶道,这条始于17世纪的商贸动脉,曾以茶叶为纽带串联起亚欧文明,在驼铃声声与马蹄踏踏中沉淀出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史诗。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同时也是“万里茶道”的汉水中枢和水陆联运节点,随茶道分布的渡口、码头、会馆、街区和古城等,均见证着茶道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2025年3月,襄阳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检察护航“万里茶道”襄阳段专项行动,将目光投注于茶道沿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将公益诉讼化为润泽文脉的活水,以法治力量续写茶道发展新篇,让这条承载人类文明记忆的道路,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璀璨光芒。

汉水汤汤,茶香袅袅。2800多年的襄阳古城静静伫立,斑驳的青石砖上依稀可见当年茶商往来的足迹。这里,曾是万里茶道水陆转运的重要枢纽,一筐筐茶叶从临汉门码头启程,沿着汉水北上,谱写着“万里茶道”的商贸传奇。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宛如璀璨星辰串联起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演进画卷。如今,在这片浸润着茶香的土地上,一抹检察蓝正为千年茶道描绘着新时代的法治底色。

上下同心 铁佛寺中重溯千年古韵

清晨的薄雾中,铁佛寺大殿的飞檐轮廓渐渐清晰。这座千年古刹,曾见证过茶商们祈求平安的香火,却在现代沦为医院办公场所。

“每一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襄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铁佛寺大殿被作为工作场所使用,墙体被随意凿孔,空调外机悬挂于古建筑外,千年文物正遭受损害。该院立即启动调查,但因文物保护行政执法权属于市级文旅部门,襄城区检察院积极与襄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沟通汇报,推动建立文化和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市区两级联合办案机制。市区两级检察机关联合调查,共同研究制发检察建议,最终推动涉案单位停止违法使用、拆除违规设施,并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工程立项,争取到省级财政维护资金110余万元。

如今,漫步在铁佛寺路,抬眼望去,铁佛寺大殿已恢复宁静、重拾庄严,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一砖一瓦似都化作无声的讲述者,将千年茶道上绵延不绝的文化根脉娓娓道来。

府检联动 古城墙上再续昔日风华

襄阳古城墙,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地标。但检察官却在履职中发现,南门桥、西门桥段城墙内的部分商户私凿百余墙洞,用于排放油烟、悬挂空调外机等,不仅污染墙体,还严重影响城墙整体美观。

“这些城墙砖,曾见证过茶商往来、络绎不绝的盛况,如今却被油烟熏黑,实在令人痛心。”襄城区检察院厘清部门职责后,依法对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并启动“府检联动”机制,联合文旅、属地政府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同步推进文物修缮与环境整治。

整改过程中,检察官们多次实地回访。随着一块块被油烟熏黑的墙砖重见天日,一个个违规凿洞被专业修复,在碧波荡漾的护城河旁,古城墙重现昔日风华,砖缝间仿佛又飘散出昔日茶叶的清香。

双向转化 法治路上共守文脉星河

万里茶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交流的纽带。昭明小学校园内的萧楚女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萧楚女名字命名的纪念馆,为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然而,由于昭明小学施行封闭式管理,市民和游客想要参观,往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纪念馆的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文物保护的终极目的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襄城区检察院积极运用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衔接转化协作机制,将这一问题转化为政协提案,建议相关单位积极与教育、学校及文物保护部门协调,通过“预约参观+专用通道”的模式实现文保单位的社会共享。该政协提案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相关设计建造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这一创新机制正在产生辐射效应。在办理岘山摩崖石刻保护案件时,该院同样将加强岘山摩崖石刻类文物保护和利用转化为政协提案,最大程度凝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合力。

从铁佛寺的晨钟暮鼓,到古城墙的巍峨身影,襄城区检察院以法治力量,让万里茶道上的文化遗产重焕生机。当检察蓝与茶道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相遇,法治之笔正书写着千年古城的新篇章——不再是茶叶与白银的贸易史诗,而是文明与法治的精神长歌。

来源:襄城区检察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美食   茶道   底色   青石   法治   古老   襄城   襄阳   佛寺   检察院   汉水   千年   公益   文化遗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