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阿里市值一度落后拼多多,更关键的是士气低迷。
2025年,阿里正在加速抢回逝去的时光?高德扫街会成为杀手锏吗?
阿里巴巴上周五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淘宝闪购则成为驱动用户增长的最大亮点。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整体营收达到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幅达76%,营收和利润都高于市场预期。
9月10号,阿里司庆日当天,高德推出「高德扫街榜」,从导航到店的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人群宽度四个维度,生成线下美食、酒店、景区领域的商家评价榜单。此举被视为高德在对标美团的大众点评,也被理解为阿里除加速即时零售外、也开始布局到店团购业务。
即时零售大战,谁受伤最重?
即时零售,外卖万物。
刘强东高调入局外卖挑战美团,王兴寸土不让,阿里全系闪电战,即时零售关乎10亿用户争夺,甚至波及拼多多电商市场份额。
外卖“三巨头”美团(03690.HK)、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京东(Nasdaq:JD;09618.HK)最新季度财报均已发布,受到此前外卖补贴影响,三家平台在净利润方面均有大幅下滑:美团净利润暴跌近90%,京东下滑近50%,阿里降幅也达到18%。
美团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调整 EBITA为28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81.5%;1711亿元。
京东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 22.4%;经调整 EBITA为30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77.8%;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总额为2234亿元。
由于京东和美团的财报不及预期,尤其美团“受伤”更重,阿里当日股价大涨近13%,市值达3218.5亿美元,远超拼多多,坐稳电商的头把交椅。
外卖三巨头二季度在外卖大战中营销开支至少300亿元,这一数字远超早前机构的预期。此前据高盛预测,仅今年第二季度,美团、京东、阿里三家在外卖方面的投入就会达到250亿元。
巨头们的补贴损耗肉眼可见。阿里该季度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利润为335.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06.91亿元下滑了18%。自由现金流则为净流出188.15亿元,2024年同期则为净流入173.72亿元。
阿里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本季度阿里在AI基础设施建设、即时零售业务拓展等领域均有大额支出,所以短期对非公认会计准则利润造成了影响。相比于京东和美团,阿里目前现金储备最多。
截至二季度末,若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等衡量,那么,阿里资金储备高达5857亿,京东总计2234亿,美团则为1710亿。
刘强东“三板斧”率先开战
加码即时零售,被外界猜测为“京东借外卖反制美团进攻”的策略。美团闪购已渗透3C、家电等京东核心品类,日订单达1800万单。
先来看看刘强东的打法。
东哥的三板斧很犀利——商家苦于佣金,京东就免佣金;小哥碍于社保,京东就给交社保;消费者介意起送费门槛,京东就免配送费。0到2500万单,京东只用了90天。
5月10日,身穿印有“猪猪侠”形象T恤的刘强东,背着京东外卖箱,背后还印有京东外卖的二维码。从化身外卖小哥亲自送外卖、请骑手吃火锅,刘强东为新业务“豁出去了”。
6月1日,24小时里,京东外卖订单量突破2500万。8月中旬发布的京东二季报中,外卖等新业务获得了199%收入增速。
京东外卖已覆盖全国350个城市,有超过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
“外卖大战”背后,各大平台投入巨大。阿里饿了么首轮补贴超百亿元,淘宝闪购计划12个月投入500亿元,美团通过“0元购”“满25减X”券刺激订单。京东外卖则启动“双百计划”,单日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商家。
二季度财报显示,因为核心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发展,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都同比增长了40%以上,活跃用户数连续7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在商超等高频品类上,大量交叉购买行为已经出现。
京东全面挑战美团,从资金、运营效率、派送效率层面困难重重,但短期狙击目标已经达成。未来京东的自营基因或成为下一步的布局:按照京东规划,做外卖,第一步是让品质堂食餐厅入驻京东外卖,七鲜美食MALL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上线七鲜小厨。
京东的生意,归根到底还是供应链,它要做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也意味着京东和美团的正面开战并不会旷日持久,各取所需而已。
但对阿里系老说,挟资本之威和全体系优势,即时零售战场开启了一场意料之外的闪击战。
阿里钞能力+全线厮杀
美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外卖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大幅夺取情形下,如何维持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阿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整合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外卖平台等资源,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场景的即时零售聚合平台;京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外卖大战中防止被边缘化,如何利用旗下电子商务平台资源、物流资源对旗下外卖平台进行强势赋能。
从数据来看,相比京东、阿里的进攻姿态,美团似乎更多处于“防守”位置,而且在三巨头中净利降幅最大。美团不再把在订单量上力压淘宝闪购作为明确的目标,转而把维持会员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作为目标。
摩根大通评价美团业绩时表示,低于预期在意料之中,幅度在意料之外。二季度美团对外卖和闪购的实际投资比其之前的预测多100亿元,这表明非理性竞争可能比市场预期激烈得多。摩根大通认为核心风险在于,美团的财务资源与阿里相比更为有限,使得美团在持久的烧钱大战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并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
摆在阿里面前的其实是两场持久战: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面对倔强且极具韧性的美团。不过,上半年在外卖上赢得市场份额这件事,在阿里内部被视为士气变化的节点性事件。
阿里用于营销(包括了外部采买流量、域内用户增长与复购)的费用平均每年超过千亿。对阿里而言,外卖+即时零售,可以视为把原本用于外部投流的费用,投入到生态内“高消费频次、存在新用户增量”的业务场景之中。
即时零售给阿里带来了既有用户的新的消费。
从用户视角,淘宝闪购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淘宝闪购拉动了淘宝8月DAU20%的增长,带动了手淘大盘用户活跃天数的提升。
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拉新,减少了本身的流量费用投入,这个持续后续还可以继续放大,对电商侧整体而言是明显收益。
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蒋凡称: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而是考虑电商的综合收益,闪购对平台整体产生了正向的经济收益。这意味着,持续的补贴对阿里来说并非负担,而是能产生正向激励作用的投流的费用,换句大白话就是:这钱花得值,这钱花得起!
另一个变量是高德地图。
10日,高德推出“高德扫街榜”,从导航到店的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人群宽度四个维度,生成线下美食、酒店、景区领域的商家评价榜单。此举被视为高德在对标美团的大众点评,也被理解为阿里除加速即时零售外、也开始布局到店团购业务。
此前两天,天猫还上线“即时购”专场,旗下260多个品牌通过天猫旗舰店或授权专营店接入淘宝闪购,放大自己在即时零售上的远场供给优势。现在手淘主页、搜索框、闪购页面均可看到带有门店地址和“闪购”标的商品展示。
高德做榜单的消息发布后,阿里股价一度涨超4%,创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目前,整个即时零售市场仍早期阶段,竞争焦点正从餐饮外卖向非餐过渡,例如日用百货、零食美妆、3C数码等品类。供给、服务、效率以及生态优势考验着各大平台,其真实情况,将反映在下一季财报中。
尚未下场得拼多多也将是一个关键变量。拼多多Q2财报显示营收增速放缓至7%,但经营利润率回升至25%。截至目前,拼多多始终没有自建配送运力。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