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缴费,要么绕路。
近期,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针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政策同步生效。
就在政策落地的第一天,航运市场便掀起了轩然大波。
美国美森轮船旗下"MANUKAI"号集装箱船在宁波港被征收约446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成为首艘实际缴纳该费用的美方船只。
而马士基等航运巨头已紧急调整航线,暂停旗下悬挂美国旗的集装箱船挂靠中国港口,转而通过韩国釜山港进行货物中转。
这场中美航运领域的"收费战"正式打响。
中方 “特别港务费” 的出台,并非毫无征兆的突发举措,而是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精准对等反制。
美国此前推出的港口收费新规明确对中国航运企业开刀,以每净吨50美元的标准加征费用,这一政策被业内普遍解读为美国 “301 调查” 在海运领域的延伸。
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措施,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建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随后公布了详细细则,以确保措施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对于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收费标准按船舶净吨位计算,每净吨收取50美元。
这一费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设计为渐进式递增,到2028年将逐步上升至每净吨140美元。这种递增机制旨在给予市场调整期,同时逐步加大对中国船舶的压力。
对于中国建造的船舶,收费标准则更具灵活性,采用双轨制按每净吨18美元收费,或按每个集装箱120美元收费,并取两者中的较高值。
这一设计特别针对集装箱船等高容量船舶,确保费用与船舶实际载货能力挂钩,从而更有效地影响货物运输成本。
这些费用最初曾被暂停征收,以允许行业参与者适应新规并提交反馈意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国,许多美国进口商品依赖中国船舶运输。新费用将直接推高运输成本,最终可能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和企业。
10月14日,美国美森轮船的两艘集装箱船分别靠泊上海港与宁波港时,收到了合计高达1654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账单,其中"MATSON WAIKIKI"轮因30224净吨的体量,单船缴费达1209万元。
这样的数字对任何航运企业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更何况这还只是单次航程的费用。
面对巨额成本,马士基只能迅速作出反应调整,旗下6,435标箱的Potomac Express号将跳过宁波港,改为在韩国釜山港卸货,过境货物将在当地转运至其他船舶。
6200标箱的Maersk Kinloss号也停止挂靠宁波港,其进口货物将在韩国港口卸载后转运。
这种"绕道策略"虽然能规避港务费,但代价同样不菲。
业内预计由于需要在韩国进行中转衔接,部分货物的整体运输周期将延长约3到5天,这对时效敏感的货物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而邮轮行业的反应则更加直接。虽然目前没有找到关于"Riviera"号邮轮取消上海行程的官方确认信息,但美森轮船已明确表示,其船舶适用特别港务费,但目前无任何调整现有中美快航班期的计划,将继续提供服务,同时不会就此项费用而向客户额外征收新的附加费。
这种"硬扛"态度背后是对中美航运市场巨大价值的考量。
2025年1月到9月,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3.8%、67.3%和65.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3.5%和58.6%,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中国造船业市场份额已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 。
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国在全球航运产业链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正如马士基CEO所言,即使今天对中国造船征收关税,美国也至少需要6、7年才能建造出第一艘商业船舶。
美国想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造船业的依赖几乎不可能。
而中国此次反制措施的巧妙之处在于,在对美国船舶征收高额费用,同时豁免中国建造的船舶,这实际上是在用市场手段引导全球航运企业做出选择。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美国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中美间海运贸易造成严重破坏。
而中国的对等反制,则是在用实际行动维护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中国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而是在主动定义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特朗普在10月17日福克斯商业频道播出的专访中罕见松口,承认以高关税威胁中国的策略不仅难以持续,还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显著冲击。
这一表态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其长期坚持的 “关税信仰” 出现动摇, 要知道这位曾直言 “我喜欢关税”“关税是字典里最美丽的词汇” 的政治人物,此前始终将关税视为施压他国的核心工具。
然而就在几天前的10月1 日,他还强硬威胁将从11月1 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100% 的额外关税,这种短时间内的剧烈反转,深刻折射出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两难困境。
这一困境在农产品贸易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中国 2024 年从美进口大豆价值达126.4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这一表态也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关税信仰"的动摇。但在几天前,特朗普还在10月10日威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恰恰反映出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两难处境。
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锐减,直接影响了特朗普的票仓基础。
与此同时美国已将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暂停至2025年11月10日,目前维持10%的对等关税。
这种"左手松口、右手加码"的策略,让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
美国政界对特朗普关税策略的分歧正在扩大,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曾表态称,特朗普降低关税却几乎一无所获
从短期看中美航运摩擦的直接受害者是企业与消费者。
汇丰银行分析指出,美国港口费新规将对中国航运公司造成巨大影响,中远海运预计年缴费达15亿美元,东方海外亦将承担6.54亿美元费用
而美国船舶在中国港口同样面临高额成本,这必然导致国际物流效率下降,最终转嫁到消费端。
但从长期看这种以收费壁垒为手段的贸易战,正在加速全球航运体系的分化。
中国凭借完整的造船产业链、庞大的港口网络和"一带一路"沿线的战略布局,正在形成新的"规则主导力"。
截至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共计承接了64.2%的全球新船订单,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未来全球大部分新船都将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编辑:木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聂舒翼”——(大外交|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中国精准反制掌握“规则制定权”)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