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三大经济体,中美日每年的GDP总和要比全世界的一半还多,而他们的负债规模也空前强大。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美国国债的规模突破36万亿,日本的欠债也高达9.1万亿。
但美日的负债还不是最离谱的,中国的总负债才让人直呼不敢相信......
如今,一直以 “超级大国” 自称的美国,手里的债务已经突破了36万亿美元。
按当前3.33亿的人口算下来,大概每个美国人都背着10.8万美元的债。
而且,美国每年光是付这些债务所需的利息,就超过了1万亿美元,比美国一年的军费还多得多。
那么,美国为何欠了这么多钱,仍然不翻车?
其实,美国这些年一直靠着 “借新钱还旧账” 的把戏撑着。
简单说就是,美国发新的国债,然后拿新筹来的钱去还之前欠下的债和利息。美国靠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糊弄着撑了这么多年。
可现在这招越来越不灵了,愿意买美国国债的人肉眼可见地变少,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纷纷抛售美国国债。
就说中国吧,连续好几个月都在卖美国国债,单月就抛了500亿,手里持有的量更是创下了14年来的最低。
不光是中国,就连一向“忠于美国”的小弟日本韩国也在跟着减持。大家好像都对美国国债没那么有信心了,这让本就紧张的美国债务市场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连夜雨,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之前打关税战,本想占点便宜,结果反而把国内的物价给推上去了。
通胀一高,美联储想降息刺激经济都不敢,只能把降息的事儿先放一边。
这经济刺激的路子就被堵得死死的,想靠经济增长来缓解债务压力更是难上加难。
最危险的是,在这样的困境下,现在美国要还的债务利息,已经快占到税收的35%了,这可是个公认的关键临界点。
一旦超过这个数,很可能就会引发主权信用危机。
到时候不光美国自己经济乱套,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可能跟着掀起大风浪。
比起美国的36万亿债务,日本政府手里的9万亿美元债看似少了不少,但要是论麻烦程度,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知道,日本如今的负债率已经飙到了227%。而这也这意味着,政府债务总量已经是全年GDP的2.27倍。
也就是说,日本整个国家一年辛辛苦苦创造的全部财富,连债务的一半都还不清。
更要命的是,之前央行一直靠着负利率撑着场面,把国债收益率压得极低,利息支出才勉强能应付。
可自从退出负利率后,国债收益率就噌噌往上蹿,短短一年内,利息支出就暴涨了35%,再这么涨下去,怕是连利息都快付不起了。
而在日本债务压力还没来及喘口气的时候,实体经济这边又传来坏消息。
2025年上半年,日本破产的企业数量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餐饮、建筑这些靠人力吃饭的行业,倒得一批接一批。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倒闭潮”,说到底还是经济环境太艰难了。
想招人就得涨工资,成本一上去,本就利润微薄的小老板们根本扛不住,关门倒闭成了无奈的选择。
企业日子不好过,老百姓的钱包也紧巴巴的。
虽然日本家庭的负债率不算高,但储蓄率只有可怜的1.5%,老百姓手里能灵活用的钱少得可怜。
再加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花钱本来就谨慎,年轻人又面临就业压力,5月份的消费支出还是没达到预期。
所以,现在整个日本想靠老百姓花钱拉动经济,简直难如登天,内生增长的动力快耗光了。
更让人绝望的是,现在政府想救场都没多少招可用了。
消费税已经涨到10%,再往上提,老百姓怕是要扛不住。
而新搞的 “全世代社会保障基金”,看着名头挺大,实际上能筹到的钱也就杯水车薪。
在这经济困顿的时候,偏偏日本的社保支出已经占到GDP的25.2%。
随着将来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笔开销只会越来越大。而长期的财政失衡就像个无底洞,怎么填都填不满,日本这债务泥潭,怕是要越陷越深了。
看完日本和美国,那么,中国的负债究竟是多少呢?
据统计,截至5月份,中国的负债为86万亿。
这个数值乍一听,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和可怕,但这笔看似庞大的总负债,对应的债务率仅为63.8%。
要知道,债务率是衡量债务风险的关键指标,中国的这一数值不但远低于美国的130%、日本的227%,还稳稳落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内。
所以,债务风险在我们可控制的范围内,并非像表面数字看起来那么吓人。
更关键的是,在这样的债务规模下,中国还有一套成熟的化债机制在有条不紊地运转。
比如,10万亿的化债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把高利息的债务换成低息贷款,同时让基建项目产生的收益反哺债务偿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借得来、用得好、还得上”的闭环,确保钱花出去能生钱,债务自然就不会变成无底洞。
除了这个计划,还有3.6万亿的再融资债。
这相当于给地方政府 “换个还款姿势”—— 把短期债务换成长期的,高息的换成低息的。
这样一来,地方每年的付息压力大大减轻,也就有了喘口气的空间来更好地规划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合理的化债机制做保障,这些钱花在哪儿自然也清清楚楚,绝不会漫无目的地流向空转领域。
就拿民生和乡村领域来说,消费券发到老百姓手里,超市、餐馆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市场活力一下子被点燃。
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后,农村的路宽了、产业旺了,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不少人开始回乡创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些投向实体领域的资金,带来的都是能算得清的收益,实实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这么一看,中国的债务就像一艘有稳固压舱石的大船,总量虽大却行得稳。
而在这背后的安全密码,正是科学的规划和务实的操作,让债务真正成为了推动发展的助力而非负担。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