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节,旅游市场真是热闹非凡。
不过,要说最出人意料的明星,可能不是哪个5A级景区,而是江西景德镇的一位普通小吃摊主。
这位被人们亲切称为“鸡排哥”的大哥,凭着一口锅、一堆鸡排和一张笑呵呵的嘴,愣是带火了一座城。
这事,听起来新鲜,但细琢磨起来,里头藏着不少值得咱们琢磨的门道。
往年大家去景德镇,那肯定是冲着青花瓷、古窑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去的。可今年国庆,不少游客的行程单上,头一件事变成了“去打卡鸡排哥”。他的摊子前头,队伍排得老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限量版宝贝发售呢。
他卖的东西其实不稀奇,就是炸鸡排、炸鸡柳,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大家伙儿围过来,真不全是冲着这口吃的。关键是这位“鸡排哥”本人太有意思了。他一边手脚麻利地翻动着油锅里的鸡排,一边跟顾客们插科打诨,妙语连珠。什么“要速度!”“袋子拿稳喽,风刮走了我可不认账!”之类的话,逗得排队的人哈哈大笑。
更热闹的是,他们一家老小齐上阵,老婆、老妈、小舅子都在摊子上帮忙,洗、切、炸、卖,各管一摊,忙得团团转,那场面就像在看一出自带烟火气的家庭喜剧。花十来块钱,不仅能解馋,还能看场“表演”,买回来一份好心情,大家都觉得这钱花得值!
“鸡排哥”的走红,让人不由得想起前阵子特别流行的一种宣传模式。那时候,短视频上到处是探访小吃摊的视频,问的问题都差不多:“这是哪的特色?”“干多少年了?”“辛苦不辛苦?”
刚开始,大家看着摊主们粗糙的双手和朴实的笑容,听着他们讲怎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心里头确实会觉得感动,不容易。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十个摊主,八个都讲着差不多的故事,连感动的点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看多了,大伙儿就腻了,甚至觉得有点“假”,像是事先商量好的表演。
这种老套路为啥不灵了?说白了,就是太千篇一律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听起来都一样,就没了新鲜感。再者,老是强调“辛苦”、“不容易”,一开始能博取同情,但说多了,听的人心里也会麻木,甚至有点压抑。谁愿意天天看苦情戏呢?那种刻意的、刨根问底式的追问,也让观众觉得有距离感,不像朋友间聊天那么自然。
那么,同样是小吃摊,为啥“鸡排哥”就能杀出重围呢?咱们看看南京那位手法狂野的“手冲咖啡阿姨”,她火起来的道理跟鸡排哥一模一样。
他们的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先把快乐送给你,再说别的。
鸡排哥不是一上来就跟你诉苦,说生活多难、守摊多累。他是先用他的幽默和一家人的热闹劲儿,让你感到轻松、开心。你是因为先笑了,先喜欢上这个乐呵呵的人,才愿意凑过去。至于他干了多少年、背后有啥辛苦,那是后来才可能慢慢了解到的。这时候,就算知道他不容易,这份“不容易”也是包裹在快乐的糖衣里的,让人更容易接受,也更让人佩服。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简单、直接的快乐特别金贵。大家出门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放松心情,寻找开心。一个能让你开怀大笑的摊主,他本身就成了这趟旅行中最难忘的“景点”之一。这种由情绪驱动的好感,比单纯的同情心要持久得多,也健康得多。
“鸡排哥”的走红,给各地的旅游推广,尤其是给那些景区老板们,好好上了一课。
过去啊,很多地方宣传总是盯着自己有什么山、什么水、什么特产,这当然没错。但“鸡排哥”告诉我们,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能带来快乐的人,本身就是最好的旅游名片。他比任何冰冷的广告牌都亲切,比任何华丽的宣传语都更有说服力。
景德镇官方的反应也很快,他们马上把鸡排哥“收编”了,请他当国庆旅游的“特别代言人”。这个做法很聪明,等于是把民间自发的热度,巧妙地引到了城市整体宣传上,事半功倍。
所以,各地与其花大价钱去造景、去搞千篇一律的小吃街,不如沉下心来,在自己身边找一找有没有像“鸡排哥”这样有特点、有魅力的普通人。也许是一个爱说笑话的茶馆老板,也许是一个有绝活的剪纸老人。把这些有趣的灵魂推到台前,让他们讲述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往往能收到奇效。
俗话说得好,“风景易忘,人情长留”。游客到一个地方,几年后或许会忘记那座山具体多高,那个楼具体啥样,但那个逗得自己哈哈大笑的人,那份温暖愉快的感受,一定会留在记忆里。
让游客们笑着来,笑着走,并且还想带着家人朋友再来——这,才是旅游宣传最高的境界。“鸡排哥”这堂课上得值,就看各地的“学生们”能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了。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