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尊彝,呈商周气象
神面含笑,凝千载信仰
商周二代,青铜彝器与礼器大盛,制作之精美,纹饰之繁缛,铭辞之藻丽,堪称青铜艺术巅峰。时光长河中,青铜时代的诸侯荣衰更迭,列国分疆者,未竟于史书。
千年沉寂,今朝华光重现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长卷里,有一个近乎被遗忘的古国——鄂国,随着湖北省随州市安居羊子山4号墓的发现,这个深藏汉东三千余年的诸侯国重现于世人面前。羊子山4号墓地共出土青铜器27件,多数有“噩侯”字样铭文,“噩侯”即为文献所载“鄂国”国君,通过这些青铜器,我们再次翻开了鄂国尘封的历史。
在鄂国的青铜艺术中,尤以一组四件“神面纹”重器最具代表性,其复杂精妙,令人惊叹,瑰丽而奇特的风格在商周青铜器中独树一帜,它们也被称为“鄂侯四器”。
鄂侯四器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鄂侯四器”包括一件尊、一件方罍(léi)和一对大小有异的卣(yǒu),均出土于随州安居羊子山4号墓。器有铭文,尊、卣为“乍(作)宝彝”,方罍为“噩侯乍(作)氒(jué厥)宝尊彝”,意为噩侯制作的珍贵祭祀礼器。
瑰伟奇谲,似人似兽的神面纹
狞厉而神秘的纹饰可以说是鄂侯四器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它们赋予青铜器以浓烈的情感色彩与浪漫幻想。其最主要的纹饰就是“神面纹”,独特而诡谲,奢华而繁复。
“神面纹”,主要指构图与兽面纹基本相同而具体部件略有差异的想象动物纹样。它们整体造型近似兽面,但鼻翼圆润,隆起如人鼻,眼睑结构更是与人类眼睛极为相似,看起来更有人的亲和可爱,而减少了几分兽面纹的威严诡异。
“人、兽、神”的形象在上古先民的奇幻构想中糅合形成独特的“神面”。
神面纹尊局部
一尊两卣(yǒu)一罍(léi)
盛酒祭祖
“尊,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
——《说文解字》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诗经·卷耳》
“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礼,拜手稽首,休享。”
—— 《尚书•洛诰》
尊、罍、卣皆为青铜酒器,有着祭祀与宴飨双重功能。其形制各具特色,尊作敞口便于取用,罍则敛口加盖以贮藏琼浆,防止酒液挥发。而饰有提梁的卣,则是专用于盛放秬鬯(jù chàng)一类美酒的祭祀酒器。
神面纹尊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神面纹卣(大)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神面纹方罍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迄今所见殷商贵族墓葬中常见的酒器组合是一尊二卣,并附加其它器类。周人认为殷商酗酒亡国,所以礼器组合以食器为主,姬姓贵族墓葬中的酒器组合基本为一尊一卣。噩侯墓作为非姬姓的贵族墓葬,却出土了一尊二卣,颇具殷商遗风。
鄂国虽为诸侯小国,但四件神面纹重器纹饰繁复奢华却疏密有致,展现出强烈的对称性与均衡性,当之无愧为中国青铜器艺术中的翘楚。
由于埋藏地独特的水质、地质影响,器身表面形成了瑰丽的蓝锈,与青铜本体的古朴肌理相互交融,更显得神秘幽美。
吉金铭千古,遗珍载华章。
5.18国际博物馆日,成都博物馆“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预展启幕,以“鄂国篇”的神面四器为引,邀您共鉴青铜文明的璀璨光华,品味西周礼制的独特神韵。
参考资料:
1. 俞伟超:《“神面”卣上的人格化“天帝”图像》,《保利藏金》,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2. 王生慧,包洪波,李媛媛等:《湖北随州羊子山M4出土青铜器整理简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1期。
3. 潘墨晶:《商周噩国历史之再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
立足成都 博览天下
成都博物馆
撰稿:张竞月
编辑:唐澜芯
排版:裴天语
校稿:魏敏 王立 刘秋佚
审稿:黄晓枫
更多内容
请关注成都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