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神20“真凶”锁定!仅0.1毫米就威胁生命,该怎么救航天员?

前言

哈喽,大家好,我是言叔。这段时间神舟二十号疑似遭到撞击的新闻,相信很多网友都知道了,这趟“太空班车”原定11月5日接乘组回家,结果却因为这一意外,返回任务被迫延期了。

要知道,这可是我国载人飞船头一回因为“外部物理损伤风险”改期,也是航天员第一次长时间在轨滞留。更关键的,四天前神舟二十一刚对接上空间站,俩乘组6个人挤在里面,往后每一天,双倍的食物、水、氧气消耗,都是对空间站和航天员的双重考验。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究竟是什么撞击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咋才能平安回家?

撞击“真凶”被锁定

先捋捋时间线,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发生的。11月1号,神舟二十一带着新乘组和4只实验小鼠顺利对接,本来是正常的“交接班”。没想到才过四天,11月5号就传来了神二十被撞的消息,返回计划直接搁浅。

这“肇事元凶”到底是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是人类自己丢在太空的“垃圾”——空间碎片,这些碎片主要有三个来源。最主要的是废弃航天器及部件,占了40%以上,比如退役的卫星、火箭残骸,还有航天器解体后掉下来的碎片。

其次是航天活动中的操作废弃物,像卫星分离时的固定螺栓、航天员出舱遗落的工具,甚至航天器表面老化掉的涂层碎片、发动机燃烧的残渣都算。

最麻烦的是碰撞产生的次生碎片,两大块碎片撞完又碎成无数小块,就像“太空雪崩”,让碎片数量越来越多。现在近地轨道上,直径1毫米到1厘米的碎片就有1.4亿个,总质量超14500吨,简直是个“碎片迷宫”。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小的玩意儿能有啥危害?咱算笔账,这些碎片在近地轨道的速度能到7.8公里每秒,比电磁轨道炮的弹丸快多了。要是逆行轨道来的碎片,相对速度能到十几公里每秒,这时候再小的东西都带着巨大动能。

这些太空每个碎片直径都不到1厘米,最大的才指甲盖大,最小的比芝麻还小。但就算是毫米级的,也能撞坏航天器的电子设备、太阳能帆板。神舟飞船虽说有“缓冲层+装甲层+密封层”的防护体系,但也扛不住这种冲击。

仅仅是0.1毫米的太空碎片,就有可能会穿透航天服的防护层,然后导致航天员受伤。即便航天员待在航天器内,这些太空碎片也可能会和航天器发生撞击,然后导致航天器失压,这样一来,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遭到威胁。

至于有人怀疑的“人为阴谋”,其实不太可能。这碎片太小了,根本装不了自控和轨控的发动机,就算故意释放,也没法精准撞上目标,比“闭着眼射中蚊子”还难。说白了,就是场倒霉的“太空碰瓷”。

航天人硬核救场

出事后航天人没闲着,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给神二十做“全身检查”。航天员得出舱仔细查看飞船情况,重点盯紧返回舱的“防火外衣”——热防护系统。这玩意儿太重要了,返回时和大气摩擦会产生几千度高温,全靠它熔化升华带走热量,要是坏了根本没法安全落地。

目前有三种“回家方案”在考量。最优解当然是神二十自己“康复归队”,要是检查完发现各系统都好,尤其是热防护没坏,那乘组直接坐它回来,省时省力。

第二种是借神舟二十一“搭车”,但这办法太折腾。神二十一上装了好多科研载荷,除了4只实验小鼠,还有各种仪器,本身还是空间站的拓展储物间和实验平台。要是提前让它回来,航天员得把所有物资搬去空间站,好多没开始的科研项目也得黄,实在可惜。

不过最靠谱的还是第三种——让神舟二十二“应急发车”。咱中国航天有个规矩,“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神二十一上天的时候,神二十二和它的火箭就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了。

这备份可不是摆样子的,前一发火箭刚发射,下一发就完成了基础级、整流罩和逃逸塔的总装测试,封存起来应急。只要需要,10天内就能完成总装转运,做好发射准备。到时候神二十二空船或者带点物资上去对接,接乘组回家,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现在空间站还面临着物资压力,6个人每天要消耗双倍的资源。但好在咱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设计有冗余,之前也做过相关测试,暂时能扛住。航天员的心理素质也没话说,毕竟都是千挑万选的,这点考验还能顶住。

不是第一次“中招”!

其实航天器被碎片撞,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国内外都出过状况。最典型的就是2022年12月,俄罗斯的联盟号MS22飞船,就被一块0.8毫米的碎片撞了,跟圆珠笔笔尖的滚珠差不多大。

结果呢?冷却剂漏了三个小时,最后评估没法载人返回,只能让后续飞船去接乘组。这跟咱神二十的情况有点像,但咱的应对更从容,因为早有备份方案。

咱自己也遇到过类似情况,神舟十七号的航天员就曾在轨修复过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就是被微小颗粒撞坏的。好在损伤不大,及时修好了没出大问题。

现在太空垃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在想办法治理。有搞实验捕获的,用机械臂抓碎片;有试激光清理的,用激光烧蚀让碎片减速坠回大气层;还有想搞太空“拖船”的,把大碎片拖到墓地轨道。

但目前这些方法要么效率低,要么成本太高,没法大规模用。所以现在主要还是靠被动防护,给空间站装“防弹衣”,给航天器做结构强化。不过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要是不控制碎片产生,以后太空活动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结语

咱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神二十乘组现在很安全,空间站的物资和生命保障系统都扛得住,神二十二这张“候补车票”也随时能发车,中国航天的“冗余设计”不是吹的,靠谱得很。

这次事儿也给全人类提了个醒:太空不是“垃圾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碎片”,其实是所有航天活动的“隐形杀手”。现在近地轨道都快成“碎片停车场”了,再不想办法治理,以后别说载人航天,连卫星都没法安全运行。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也是对中国航天的一次“实战考验”。从应急备份机制到航天员心理素质,再到物资保障能力,都经住了检验。相信用不了多久,神二十乘组就能平安回家,而这次的经验,也会让我们的太空探索之路走得更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科技   航天员   真凶   生命   碎片   神舟   航天器   太空   空间站   轨道   飞船   防护   物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