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3日,开拓者官方宣布,球队从G联盟撕裂之城混音队召回中国球员杨瀚森。这条看似平常的人员调整消息,却让不少球迷心头一热——那个在季前赛打出亮眼表现的中国大个子,又回来了!
消息一出,球迷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不会真要进轮换吧?”“是不是要对阵湖人试试水?”“别又下放一两天就打发回去!”
虽然官方公告中并未提及上场安排,但这一决定的时机——恰好在对阵湖人前两天——显然耐人寻味。
根据此前报道,开拓者将杨瀚森下放到G联盟,并非“冷藏”,而是为了给他更多训练机会。
队记Victor Sun透露,开拓者周末并不安排全队训练,而G联盟训练营正在高强度运转。换句话说,这次下放更像是“特训营”——让杨瀚森在没有比赛压力的情况下,磨练身体对抗、熟悉NBA节奏。

短短几天后,他就被召回,说明球队对他的训练成果颇为认可。
对一名刚登陆NBA的国际球员来说,这样的安排其实非常科学:先送去加练,再拉回来跟主队合练,既保证成长速度,又不让他脱离球队战术体系。
在NBA的生态里,能被快速召回,往往意味着——教练组确实对你有期待。
根据赛程安排,北京时间11月4日(周二),开拓者将在主场迎战湖人。
这场比赛话题性十足:一边是詹姆斯、浓眉领衔的豪门劲旅,一边是年轻重建中的开拓者。
在这种“高关注度”舞台上召回杨瀚森,不排除开拓者教练组想要测试他在大场面下的适应能力。

要知道,开拓者目前的内线并不稳定。努尔基奇离队后,新任首发中锋艾顿虽然数据不错,但防守端起伏较大。替补席上,几名大个子经验不足、协防意识薄弱。
而杨瀚森在季前赛展示出的护框与策应能力,正是球队短板所在。
他的身高、臂展与移动都符合现代中锋需求,更重要的是——他打球聪明,不乱出手,能传能挡,是典型的团队型中锋。
如果在对湖人的比赛中,他能获得哪怕5到8分钟的出场时间,并在防守端制造亮点,那对于他在NBA站稳脚跟,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很多国内球迷听到“下放G联赛”,本能地会觉得那是“被放弃”的信号。其实在NBA体系中,G联赛更像是年轻球员的“实验场”和“成长温室”。
对于杨瀚森这种刚从CBA转战NBA的球员来说,G联赛的高强度训练环境,能帮助他更快适应美式篮球的对抗。
Victor Sun还透露,G联赛混音队在季前集训中重点训练内线的脚步、防守站位和掩护配合,完全是为杨瀚森量身打造的内容。
这次短暂的“下放+召回”组合拳,其实是开拓者的培养策略:先打磨,再整合。
G联赛将于11月8日正式开战,而开拓者提前召回杨瀚森,也说明他们暂时不打算让他在发展联盟久留,反而更希望他在主队积累NBA环境经验。

自从利拉德离队后,开拓者进入全面重建阶段。球队需要新核心,需要新方向。
锋线有夏普、亨德森等年轻天才,但内线却是一片空白。艾顿能否承担长期支柱角色,还存疑。
在这种情况下,杨瀚森的出现,就像一张“隐藏的底牌”。
开拓者清楚,中国市场的能量有多大。一个表现出色的中国球员,不仅能提升球队关注度,更可能带来商业与流量红利。
更重要的是,杨瀚森的球风与球队未来规划契合:他年轻、听话、适应力强,不需要成为明星,只要能稳定贡献防守和掩护,就已经是稀缺资源。

从管理层角度,这样的球员最有价值——投入低、潜力高、回报期长。
从球迷角度,这样的球员最有期待——他代表着希望与惊喜。
对于杨瀚森来说,NBA之路才刚刚开始。能否真正立足,不取决于一两场爆发,而是能否持续输出稳定表现。
在CBA,他是天赋异禀的内线,在NBA,他只是起点略高的“新秀学徒”。
他需要时间,需要适应,更需要耐心。

被下放不是失败,被召回也不是成功,而是一个轮回的成长过程。
每一次召回,都是一次认可;每一次下放,都是一次打磨。只要他能在这条路上不断积累经验,总有一天,他会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仅属于CBA,更属于NBA。
从今天开始,杨瀚森又重新站在了聚光灯下。
面对詹姆斯、浓眉这样的巨星,也许他不会立刻闪耀,但只要踏上球场,那就是胜利。
因为每一个被召回的年轻人,都在证明:努力从未被浪费,机会终会轮到你。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