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彭磊、通讯员刘智勇、张红芳)5月9日从湖北首鼎实业有限公司获悉,全球首条以芦苇为原料的聚乳酸生产线在石首正式投产。公司董事长桑涛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这项技术国际领先,填补了非粮生物塑料的空白。
桑涛介绍,首鼎原创的非粮原料合成生物制造技术体系,通过菌株将芦苇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成糖,再发酵成乳酸单体,随后利用原创高分子技术聚合成聚乳酸,即生物塑料。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颗粒,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标,能广泛应用于餐盒、吸管、一次性塑料包装、农用地膜、垃圾袋等方面。
与传统塑料相比,生物塑料在环保与成本方面展现出双重优势。从环保角度来看,其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长,经生物炼制转化为塑料后,制品废弃时又能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生长-使用-降解”的全生命周期碳闭环,从源头减少石化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从成本角度来看,以芦苇、农作物秸秆等非粮原料生产的聚乳酸,相比粮食基原料可降低成本约50%。随着规模化生产推进,其价格有望低于传统石化塑料,甚至取代一次性石化塑料。
在产品展示厅,除了生物塑料产品,羽毛球拍、网球拍、自行车轮毂等多种以芦苇为原料而制成的产品引人注目,这些产品均复合了首鼎同步开发的生物树脂。首鼎通过酶解技术提取木质素,保留了植物体内天然的增强特性,再将这种酶解木质素通过高分子技术合成生物树脂,再复合碳纤维形成复合材料,机械强度较传统石化环氧树脂有显著提升。
首鼎公司实现聚乳酸工业化量产后,日消耗芦苇、秸秆等原材料约50吨,生产出聚乳酸、木质素约10吨,设计产能可达到千吨。
石首拥有大量芦苇资源,是长江中下游少有的芦苇大面积成片地区,这也是吸引首鼎落户石首的重要原因。2022年4月12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石首芦苇之变》,报道了石首如何利用芦苇、实现生态保护与地方发展的平衡。
桑涛表示,首鼎公司将从石首向整个洞庭湖区进行推广,充分利用洞庭湖区上百万亩芦苇和秸秆资源,推动湿地生态恢复,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