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娃去幼儿园,小区门口八成是爷爷奶奶拎着书包;傍晚接娃,校门口挤着的也多是姥姥姥爷。现在爸妈忙着上班,老人成了带娃主力军,可这日子里,没少因为带娃吵架吧?
前几天碰着楼下李姐,她正跟婆婆置气。原因是孩子都五岁了,婆婆还天天追着喂饭,说 “孩子吃饱最重要”;李姐想让娃自己吃,婆婆就念叨 “你小时候我也是这么喂大的,不也好好的”。这场景,是不是听着特耳熟?
隔代带娃,疼娃是真心的,但有些坑不小心就踩进去了。
最常见的就是 “啥都给最好的”。朋友家奶奶更夸张,孩子要天上的星星都想摘,玩具堆成山,零食塞满柜。结果孩子现在稍不顺心就撒泼打滚,在幼儿园抢别的小朋友玩具,老师找了好几次家长。其实疼娃不是啥都包办,孩子自己能穿袜子了还非要帮着穿,能自己收拾玩具了偏要代劳,这不是疼,是把娃养成 “小懒虫”。
还有种情况是 “角色跑偏”。看《小欢喜》里季杨杨就知道,姥姥总说 “受委屈就回家”,结果孩子跟爸妈像陌生人。老人心疼娃没错,但要是啥都替娃扛,甚至跟爸妈 “对着干”,孩子心里就容易糊涂:到底该听谁的?时间长了,爸妈说话没威信,孩子跟爸妈也亲不起来。
最头疼的还是 “观念对不上”。我妈总说 “孩子冻着才结实”,大冬天非要给娃穿单裤;我说现在儿科医生都建议 “三分饥与寒”,但别冻着关键部位,她就急:“我带大三个孩子,还能不如你?” 其实不是谁对谁错,就是当年带娃的环境和现在不一样了,以前没那么多科学育儿知识,现在讲究多了,老经验难免跟不上趟。
不过话说回来,隔代带娃也不是没解,做好这三点,全家带娃能顺顺当当的。
首先得搞清楚 “谁是主角”。爸妈再忙,也得攥紧教育的 “方向盘”。老人是帮忙的,不是主力。就像我表哥家,他们定了条规矩:工作日老人帮忙接娃、做晚饭,晚上七点后爸妈接手,陪娃读书、洗澡;周末全由爸妈带,让老人歇歇。这样老人不觉得累,爸妈也能跟上娃的成长,孩子也清楚 “爸妈才是管事儿的”。
然后是 “多夸少抬杠”。上次去表姐家,她婆婆试着用宝宝餐椅喂饭(以前总抱着喂),虽然弄得满身都是,表姐还是笑着说:“妈您这方法真好,宝宝自己坐得稳稳的,比以前乖多了。” 婆婆听了特开心,后来慢慢就改了抱着喂的习惯。老人帮着带娃本就辛苦,哪怕他们改一点点,多句肯定,比啥都强;反过来,老人看见爸妈教娃认字、讲道理,也多句 “还是你们年轻人有办法”,孩子听着,也更服爸妈。
最后是 “一起学新招”。别觉得老人学不会新东西,我小区张大爷都 70 了,天天跟着抖音学做宝宝辅食,什么 “山药泥不能和牛奶同喂”“一岁内别加盐”,记得比我还清楚。教老人用手机看育儿视频,社区有免费的育儿讲座就喊着去,甚至把儿科医生的话记下来念给他们听,慢慢就跟上趟了。前阵子我妈还跟我说,听小区医生讲 “孩子三岁前别用学步车”,她赶紧把家里那辆收起来了。
其实啊,好的隔代带娃,是爷爷蹲在地上陪娃看蚂蚁,姥姥在爸妈教娃规矩时悄悄退到一边,爸妈下班就接过带娃的接力棒。老人搭把手,爸妈不缺位,全家劲儿往一处使,孩子才能长得结实又懂事。
说到底,带娃不是谁一个人的事儿,一家人互相体谅着来,比啥都强。你家隔代带娃有啥妙招?评论区聊聊呗。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