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来这个人,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他是朱镕基的长子,1957年出生,从小就没怎么张扬过。早年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念大气物理,拿了博士学位,后来又转行学了会计和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他在几家国际大公司干过活,积累了不少经验。
回国后,1998年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一步步做到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位置。干了十六年,到2014年10月,他突然辞职了。那时候外界猜来猜去,有人说他要转战互联网金融创业,也有人说他就是想低调点过日子。反正从那以后,他露面少了很多,但偶尔在一些论坛上讲话,总能说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2017年6月15日,朱云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长安讲坛上做了个演讲,题目叫《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之路》。这个讲坛是清华的传统活动,那天来听的人不少,都是学生、老师和经济圈子里的从业者。朱云来平时为人低调,穿衣打扮也简单,这次演讲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开场白,直奔主题。
他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些问题,分析得很直白,点出了不少痛点。说实话,这些观点放到现在2025年看,还挺有现实感的,因为中国经济这些年变化快,但有些结构性问题没完全解决。
先说新常态这个概念吧。朱云来觉得,新常态不是简单说说而已,它代表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更注重质量和可持续的阶段。过去几十年,中国靠投资拉动GDP,速度是上去了,但现在得面对一些新情况。比如,GDP的组成结构有问题。他用数据举例,投资在GDP里占了超过一半的比例,而消费只占三成左右。这不是短期现象,已经成了趋势。他管这个叫债务型驱动,就是靠借钱搞建设来推增长。投资多了,债务就堆起来了,长期看风险不小。
再细看投资结构,问题更明显。大头都去了房地产和制造业,这些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房地产投资热火朝天,盖了很多房子,但真正跟民生挂钩的教育、医疗投资,只占了5%。朱云来点出,这说明资源分配不均衡。钱都砸在能快速见效的领域,忽略了长远的东西。
收入分配也是个大问题,他说人工薪酬在总收入里占比低,远不如资本收益。简单点说,工人挣的钱少,资本家赚的多,这拉大了差距。城镇房价就是典型例子,房子供给其实已经够多,甚至超出了需求,但价格就是降不下来,一直在涨,像脱缰的马一样。这背后是货币发行过多,资金涌入地产推高了泡沫。
朱云来没光说全国层面,他还谈了区域差异。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他拿黑龙江举例,那边有大片耕地和森林,人口四千万左右,远离工业中心区。如果非要硬上制造业,成本高不说,还不一定合适。反倒应该发挥优势,搞现代农业和旅游。这样既能让本地人吃饱饭,又能挣钱。何必死盯着工业呢?但现实是,地方政府受考核指标限制,必须追GDP数字,没法因地制宜。他建议,取消那些死板的统一考核,给地方更多自主权。大家目标都是发展经济,灵活点才能出活力。
当然,他也肯定了一些积极方面。比如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个大战略,覆盖的面积是中国本土的4.4倍。中国制造业产能强,有这么大的市场,就不用愁卖不出去东西。但他提醒,这些市场不是白给的,得靠竞争去抢。
朱云来还提到中国几千年农耕历史,工业化起步晚,所以现在得追赶科技和知识产权。外部环境复杂,但只要内部方针稳,没人能从外面打垮我们。演讲最后,他把重点放在改革上。现在有些地方还过分追求稳增长,延续旧模式,这对调结构有反作用。改革得从调整投资路径入手,避免无效盲目投资,让市场机制真正起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演讲一出,很快就传开了。媒体报道了不少,像是新浪财经和搜狐都转载了全文。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为朱云来说的都是数据支撑的实话,没绕弯子。比方说,他讲的投资占比过高,这在2017年时,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确实占GDP一半多,消费拉动弱。房价问题更不用说,那几年一线城市房价翻倍涨,普通人买房压力山大。
他的观点接地气,直戳要害,让人觉得靠谱。放到经济大环境看,中国从改革开放40年走来,早期靠投资基建起家,但进入新常态后,得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他这些话,其实在提醒大家,别老盯着数字,得看质量。
2019年1月,他在北京一个论坛上谈灰犀牛风险,说中国在建工程175万亿,一年固定资产投资超60万亿,是老百姓收入的两倍。投资规模太大,可能成隐患。这话挺犀利的,点出债务扩张问题。2020年,疫情来了,他出席网上活动,讨论金融与经济保障。2021年,在实体经济论坛上,分析制造业现状。2024年4月,清华经管学院40周年庆,他又讲金融强国之道,谈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说中国正处大变局,像1911年清华成立时那样,需要系统思考金融角色。
到2025年,朱云来还在活跃。7月1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论坛,他演讲稳定币和关税战,分析贸易总额影响。说钱总逐利,得找机会,但金融得服务实体。他这些年讲话主题变了点,从早期经济结构,到后来科技创新、金融开放,但核心没变:强调改革、可持续。比方说,他常说GDP不是万能的,别总想着增速掉到5%或3%怎么办,得看质量。薪酬收入占GDP不到一半,很多钱拿去投资,但容易出错。如果停掉无效投资,让市场决定,老百姓生活不会差。
为什么他的话有分量?因为他不光理论,还实践过。中金时期,他管过销售交易、投资管理,懂国际规则。低调作风也让人信服,办公室简单,出席活动不爱出风头。一次中国石化年会上,记者围上去问,他一言不发就走了。媒体拍他办公室,陈设朴素。公司刊物上,其他高层都有照,就他没。同事说他不像领导,像退休老头,但能力强。
演讲的影响挺大。学界和政策圈子引用不少,像是知乎、网易上讨论热烈。有人说,他早预言了今天困局,投资过剩、债务高、房价泡沫。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比如房价虽稳了点,但结构性矛盾没全解。一带一路推进顺利,制造业产能输出多了,但竞争激烈。朱云来建议的放权地方,也在落实,有些省试行特色发展。黑龙江那边,农业和旅游确实成了支柱,工业没硬上。
总的看,朱云来演讲不是空谈,是基于数据和经验的分析。中国经济从摸石头过河,到现在有自己路子,中间多少汗水。他在访谈里说,改革不容易,得实践摸索,不是顶层设计就行。中国潜力大,认准方向,就能开创更好未来。他的话接地气,因为贴近现实,没高大上套话。比方说,房价高是印钱多结果,债务堆到600万亿级别,得警惕。未来,中国要追科技,护知识产权,这关乎长远。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