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一道菜在美国一年卖52163吨,年入203亿,却称绝不进中国

他不是厨子,却靠一盘“陈皮鸡”在美国火成现象级。一年卖出52163吨,年营收超过203亿元人民币,平均每3天开一家新店。这盘菜不在中国街头,却在美国人的饭盒里成了“国菜”。

创始人程正昌,是江苏扬州人,数学硕士,电子工程博士的妻子打理系统,他们把中餐变成了流水线上的“热销快餐”。可就是这么一个全球扩张的品牌,至今坚决不进中国市场。

他一句话说透一切:“中国不需要熊猫快餐。”这事儿听着别扭,但你细看,背后全是门道。

“炒一道菜,卖出203亿”——美国人的饭碗装了什么?

1983年,美国加州的格兰岱尔购物中心,进驻了一家中餐小馆。没招牌、没噱头,连名字都简单——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

没人想到,它成了全美中餐的头牌,年销售额超过203亿元人民币,单单一道“陈皮鸡”,一年卖出52163吨。

这只“熊猫”,不是从中国山里跑出来的,是程正昌在美国亲手养大的。

程正昌,江苏扬州人,1947年出生,13岁赴日,18岁移民美国。学的是数学,做的是中餐。他没干老本行,跟着父亲在洛杉矶开了家“聚丰园”,门可罗雀。

他不是厨师出身,却动脑子做了件事:怎么把中餐变成“可复制的生意”?

答案是:标准化。

1983年,他创办第一家熊猫快餐。菜单砍到20道菜,装修统一、流程统一、操作全程计时。每道菜炒好放进取菜盒,4分钟没人点,就直接扔。

为了4分钟能炒出标准味道,他甚至让电子工程出身的妻子蒋佩琪搞出了一套“厨房自动管理系统”。

最火的是“陈皮鸡”:橙色酱汁、酥炸鸡块、甜中带辣,特别适合美国人的口味。这道菜后来变成“镇店之宝”,一度占据全店营业额的30%。

用一句话形容它:它不是中国味道的代表,但它抓住了美国人的嘴。

40年过去,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卡通片的中餐快餐店,已经在全球开出2000多家门店平均每3天开一家新店。

它不是靠老乡捧场,是靠老外刷卡。

程正昌自己也说:“我不是做给中国人吃的,中餐要做得大,得让美国人接受。”这话说得直白,可商人就得有这点现实。

而陈皮鸡,只是个符号。背后的逻辑,是用工科思维炒中餐,用快餐思路包装文化。

这种生意,从第一家店起,就奔着全球规模去的。

我不来中国,不是你们不香,是我太清楚这里多辣

2023年,云南昆明的吾悦广场,一家叫“熊猫快餐”的门店突然火了。装潢一模一样,LOGO一模一样,就连红盘子也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是山寨的。

很快,美国熊猫快餐总部发布声明:“我们从未在中国开设任何门店,该品牌未经我们授权。”

其实早在2005年,熊猫快餐就在中国注册了商标。但这么多年过去,门始终没开。原因?不是没市场,是不想惹麻烦。

程正昌在采访中说得明白:“中国不缺中餐,中国也不需要熊猫快餐。”在他眼里,中国餐饮市场竞争惨烈,价格敏感,口味挑剔。拼不过地头蛇,干脆不来。

他把熊猫快餐定义为“为美国人设计的中国味道”。

你要说“这不是中餐”?他认。你要说“这太美式”?他也认。但这东西就是好卖。

美国人想象中的中餐,是甜的、黏的、热的——陈皮鸡、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炒饭。这些菜在美国人心中,已经变成“本土中餐”。

程正昌要做的,不是教育他们什么是真正的扬州菜,而是顺着他们的口味做“他们理解的中国菜”。

他讲究的是适口性,不是传承。他关心的是盈利表,不是文化认同。

而中国市场呢?人人都是“半个吃货”,店店都有“亲戚家厨艺”。你要在这片市场插足,得真刀真枪打。

熊猫快餐这套标准化、流程化、甜口化,在美国是爆品,在中国,可能一周就吃腻。更别提这里有几百万家中小餐饮在卷流量、卷价格、卷装修。

所以他索性不来。他来,是做生意;他不来,也是做生意。

这个“不进中国”的决定,不是认怂,是认账。

这道菜背后的生意经,是干干净净的算盘

1973年,程正昌全家从日本搬到美国洛杉矶。那一年,他26岁,在帕沙迪纳开的第一家中餐馆叫“聚丰园”,一个月只卖出1.2万美元。他急了,追着顾客跑出去送饮料,就想请人回来再吃一口。

10年后,格兰岱尔购物中心招商,他第一个冲上去开了熊猫快餐。第一家店月盈利,1983年刚开张,一下子成了本地中餐黑马。

从那以后,他和妻子就把“吃”这件事当成“公式”来算。从原料配送、员工管理、菜单设计,到客户反馈、数据采集、门店选址,一切量化,一切规程化。

再后来,年营收冲到数十亿美元(超203亿人民币),全球员工超70000人。

这不是靠激情创业,是靠体系运营。它不是一家餐馆,是一个项目。

他把美国人喜欢的口味、可控的成本、标准的流程,揉成了一碗“中式快餐”,打成品牌,打入系统,打进超市、机场、购物中心。顾客一刷卡,他脑子里就是一张利润表。

他不是文化使者,也不自称非遗传人。他说:“只要人吃得高兴,我就高兴。”

这话挺真。熊猫快餐确实没进中国,但它确实影响了一批美国人认知中餐的方式。你可以说它简单粗暴,也可以说它入乡随俗。

可在商业世界里,谁教谁吃饭,其实不重要;谁在这顿饭上赚了钱,才是答案。

程正昌靠一盘陈皮鸡,炒出了千家万户的生意。他不追“正宗”这两个字,他追的是“认账”的账本。

而这盘“甜口鸡”,说到底,是一整套系统化商业哲学的外卖包装。

参考资料:

美国熊猫快餐:已在中国注册相关商标,进入新市场要深思熟虑.澎湃新闻.2024-10-22.

年赚数十亿的中餐馆,为何说永不在中国开店?.观察者.2017-05-05.

中式麦当劳熊猫快餐:用中国式热情俘获美国人心.中国侨网.2017-04-06.

程正昌.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美食   中国   熊猫   中餐   快餐   美国人   陈皮   美国   口味   新店   购物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