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白象当情怀,白象却把我们当韭菜?!

2025 年 6 月的时候,网友一句 “白象也搞文字游戏了?” 直接把这事儿顶上了热搜。你看它那个 “多半袋面” 的包装,“多半袋面” 这几个字写得老大,旁边却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字标注 “‘多半’是注册商标”。实际上呢,面饼也就比普通款多了 25 克,就这,价格还敢往上涨 17% 到 25%。这不是妥妥的套路吗?消费者还以为买的是分量更多的面,结果发现是被商标给忽悠了。这 “多半袋面”,正确断句得是 “多半 - 袋面”,买个方便面,还得先考个汉语八级不成?这操作,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事儿一出,话题阅读量直接飙到 4.6 亿,新华、人民、央广网这三大央媒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下场批评,说这 “文字游戏” 就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而且,都过去这么久了,白象也没把这有争议的产品下架,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



从 “国货之光” 到 “翻车顶流”,白象这 “情怀滤镜” 碎得比干脆面还稀碎。消费者发现连泡面包装都得玩阅读理解,谁还能吃得下这碗 “套路汤”?更气人的是,白象一边道歉,一边还暗戳戳甩锅,声明里还说 “产品克重标注清晰”,那意思好像错的是消费者眼神不好。可拉倒吧,当企业把心思都花在商标这种歪门邪道上,消费者对它的信任也就彻底没了。



“多半” 商标这事儿只是个导火索,白象的问题那可多了去了,简直就是个 “黑历史全家桶”。


先说消费者这边,寒心透了。吃出虫子的事儿都不是一回两回了。2022 年,天津的宋先生在淘菜菜买了两三箱白象大骨面,吃的时候,面饼上直接飘起来几只肉虫,大的都有半厘米长,白的黑的都有,这谁能受得了?还有吃出蚂蚁的,也是 2022 年,微博上 “白象方便面被曝面饼上满是蚂蚁” 都上热搜了,消费者买的面里全是蚂蚁,最后虽然赔了 1000 块钱,但这事儿能就这么算了?2023 年,广西玉林有网友拆开白象方便面,面饼直接发霉发黑,白象就赔了十包面,检测结果到现在都没个说法。2025 年 5 月,浙江有网友在白象 “多半袋牛肉面” 里吃出大块金属异物,客服说是设备故障水枪清洗时遗漏的,这理由谁能信?


再看看黑猫投诉平台,关于白象的投诉那叫一个多,酱包渗漏、面饼暗沉、食品里有异物,甚至还有虫子尸体,全是这些问题。而且投诉量还在疯狂增长,之前投诉量还在 1500 条左右,现在都激增至 2000 条以上了。这么多质量问题,可不是偶然失误,这说明白象的品牌体系里,品控方面已经漏洞百出了。消费者的信任就这么一点一点被消磨干净,很多人都表示 “以后再也不买了”,这对白象来说,就是最沉重的打击。

员工这边呢,也寒心。白象一直拿 “招聘 30% 残疾人员工” 当自己的道德招牌,到处宣传。可实际上,这在行业里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很多企业都这么做,白象却把这事儿吹得好像只有它一家在做慈善一样。而且,白象还老是被爆出薪酬争议。2023 年辽宁铁岭有供应商投诉白象拖欠陈列费,2024 年湖南平江工厂因为设备改造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岳阳分公司还因为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被员工申请仲裁,这一桩桩一件件,员工能对它有好感吗?


经销商也心寒得不行。白象作为河南名企,有些做法连本土媒体都看不下去了。今年 6 月,河南新闻门户 “中原新闻网” 发文,说白象食品 “价盘失守”,线下经销商被严重 “背刺”,利润被压得死死的,很多经销商都只能亏本出货。经销商都开始大量甩货,不愿意再进货了。要知道,经销商对方便面品牌来说有多重要,各大品牌都在拼命抢经销商,因为没有经销商,产品根本铺不开市场。白象这么搞,直接寒了经销商的心,销售渠道受阻,终端动销受影响,库存积压更严重,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都跟着遭殃。有经销商就说:“白象寒了消费者的胃,寒了员工的心,现在连我们经销商都要被它逼走了!”

[ 图片向滑动 ]



白象一直打着 “国货之光” 的旗号,可这到底是真的为民族品牌争光,还是在利用民族情感割韭菜呢?中国方便面市场 80% 以上的份额都是国货在竞争,白象本来不用像手机、汽车行业那样跟国外品牌死磕,可它却把和国内同行的竞争,包装成了 “爱国营销” 的大戏。这到底是真心做品牌,还是把民族情感当营销手段,大家心里都有数。



2024 年 7 月,国家就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 “内卷式” 恶性竞争,今年两会也要求 “主动破除内卷式竞争”,今年 6 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更是明确禁止恶意拉踩同行。白象真该好好听听这些话,别再玩那些小心思了。



再说了,白象现在所谓的行业 “光环”,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国供应链三十年积累的产能、河南优质的小麦资源、政策扶持、线下百万终端渠道、线上互联网红利,还有 3 亿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支持。可它倒好,一点都不珍惜,各种问题不断,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就拿专利来说,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硬指标。白象的有效专利还不到 200 件,可很多自主方便面品牌,有效专利都干到 500 件以上了。再联系上它那个 “多半” 商标,怎么看都觉得它所谓的创新,就是在 “字” 上做文章,搞些 “字” 研,而不是真正踏踏实实在产品和技术上下功夫。网上还能搜到它给其他友商起的各种 “文字头衔”,一边喊着 “身正不怕影子斜”,另一边却被曝出经营异常、责令整改、产品责任纠纷这些问题。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曾经被大家捧在手心里的 “国货担当” 白象,现在却一步步走向辜负大家信任的 “白眼狼”。白象要是还想重新站起来,得赶紧拆掉三颗 “炸弹”。



第一颗是品控炸弹。别再让蚂蚁、螺栓这些东西出现在产品里了,不然消费者真得去吃 “五金拌面” 了。品控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连最基本的质量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发展?



第二颗是渠道炸弹。得平衡好线上线下的利益,学学其他品牌 “区域专供” 的策略,可别再让经销商寒心跑路了。没有经销商帮忙卖货,白象就算有再多 “多半” 魔术,也变不出销量来。



第三颗是诚信炸弹。少玩点 “文字游戏”,别再搞那些没用的 “字” 研科技了。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摆在那儿,罚款可比泡面利润狠多了,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得不偿失了。



消费者的热情不是无限的,当大家把 “支持国货” 的热情,变成 “避雷清单” 的冷静,白象这所谓的 “光”,就会像泡面汤里的倒影,看着热闹,一戳就破。市场是公平的,真心尊重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者自然会忠诚以待;可把消费者当韭菜的品牌,最后也只能在自己挖的坑里摔得鼻青脸肿,白象可得好好想想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财经   韭菜   情怀   消费者   经销商   方便面   国货   品牌   泡面   文字游戏   员工   产品   炸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