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需要一款“适配全画幅无反相机、带自动对焦、F1.4大光圈”的14mm镜头,适马14mm F1.4 DG DN Art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市面上暂无同类竞品,最接近的替代方案是索尼FE 14mm F1.8 GM。尽管具备大光圈,它的价格却并非高不可攀,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目前市面上最适合天文摄影的镜头之一。
这款镜头是专为天文与风光摄影师设计的专业装备,光学素质卓越,还附带镜头加热带、后置滤镜架等实用配件,使用体验极佳,堪称佳作。
1. 优势
- 最大光圈大(F1.4),弱光与星空拍摄能力突出
- 畸变控制效果出色,画面透视精准
- F1.4全开光圈下锐度极高,细节丰富
- 配备后置滤镜架,解决超广角滤镜难题
- 操控体验流畅,使用便捷
2. 不足
- 体积与重量偏大,便携性一般
- 14mm超广角焦段对构图要求高,需精准控制拍摄角度
3. 适马14mm F1.4 DG DN Art核心参数速览
- 镜头类型:大光圈超广角定焦镜头
- 适配机型:全画幅无反相机
- 兼容卡口:索尼E卡口、L卡口
- 尺寸重量:101.4mm×149.9mm(直径×长度),重量1170g
- 对焦性能:最小对焦距离30cm(传感器到被摄体距离)
- 滤镜设计:支持后置滤镜(非前置螺口滤镜)
这款镜头的视角达114.2°,具备极致宽广的视野,既适合拍摄狭小空间、开阔风光,也能完整捕捉广袤夜空。与其他14mm镜头相比,它的体积与重量明显更大(长度15cm、重量1170g),但适马对此引以为傲——其尺寸重量与前代单反用14mm F1.8镜头几乎完全一致。新款镜头的进光量比前代多2/3档,在保持相同体积的前提下实现光圈升级,堪称设计突破;当然,专为无反相机设计(传感器距离镜头更近)也为这一突破提供了助力。
镜头采用15组19片的光学结构,包含4片非球面镜片、3片萤石级低色散(FLD)镜片与1片超级低色散(SLD)镜片,可有效抑制色差。非球面镜片的作用尤为关键——能确保画面边缘与中心一样锐利清晰,这对天文摄影至关重要(星空拍摄常需关注画面边缘的天体)。
如今镜头校正软件已能解决基础光学问题,因此适马选择将“几何畸变”与“暗角”的最终校正交给机内固件与软件配置文件,自身则专注于软件无法修复的核心性能——如细节解析力与色分离控制。软件虽能消除色边,但大量色边仍会导致画面细节流失,而这款镜头从光学层面减少色边,从根源避免细节损失。
(拍摄参数:DC-S5M2相机,光圈F5.6,快门1/10s,焦距14mm,感光度ISO100)注:原文“1/0s”应为笔误,结合场景修正为“1/10s”
天文摄影对镜头的核心要求包括:无穷远对焦时性能稳定、能清晰解析微小星光(不模糊边缘或缩小星点)。适马表示,镜头还着重优化了抗眩光与鬼影能力,确保仅捕捉被摄体的直射光,避免镜头内部反射干扰画面——当画面内或边缘存在月亮、路灯等强光时,这一特性尤为重要。
为确保星光清晰圆润,镜头采用11片圆形光圈叶片,最小光圈可收缩至F16。尽管它并非微距镜头,但近摄能力出色:适马官方标注的最小对焦距离(传感器到被摄体)为30cm,而笔者实测发现实际近摄距离更接近24cm(镜头前端到被摄体不足10cm),适马或许保守了。
超广角镜头的滤镜适配是行业难题——凸起的前镜片无法使用螺口滤镜。传统解决方案是采用“包裹遮光罩与镜头前端”的滤镜支架,但这类支架通常体积庞大,且需搭配大尺寸滤镜。后置滤镜槽并非全新设计,但应用并不广泛,因此适马的这一配置十分难得:它支持使用小尺寸滤镜(无需超大玻璃镜片),且滤镜位于镜头内部,可避免杂光干扰,不会额外产生眩光。
(小尺寸滤镜通过镜头后端的插槽安装,既节省空间又降低成本;缺点是更换滤镜时需卸下镜头)
不过,后置滤镜也存在局限:兼容的滤镜选择较少(生产后置滤镜的厂商少,品类也有限),因此主要适配ND滤镜(减光镜)与天文专用滤镜。这款镜头使用的是与适马14-24mm F2.8 DG DN一致的GP-11型号滤镜,与适马20mm F1.4 DG DN的GP-21滤镜不通用。上图中,镜头安装的是中性密度滤镜(ND镜)。
在设计与操控布局上,这款14mm F1.4镜头延续了如今适马Art系列的经典风格:前端是宽大的手动对焦环,后方是按1/3档标注的光圈环;光圈环支持“无级”切换,还设有锁定开关,可将光圈环固定在“自动(A)”或手动档位;此外,镜头还配备“手动对焦环禁用开关”“AF/MF(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开关”,以及一枚可自定义功能按键。
镜头附赠坚固的可拆卸三脚架环,松开锁定后可旋转调节角度;卸下三脚架环后,可安装附带的保护环遮盖接口;三脚架快装板支持阿卡(Arca-Swiss)标准,同时设有常规1/4英寸螺孔与防旋转定位孔,适配性强。
(坚固的遮光罩内部设有两个GP-11滤镜的收纳槽)
镜头前端配备超大尺寸镜头盖,与遮光罩锁定紧密,不易意外脱落;镜头盖厚度较大,内部设有两个GP-11滤镜的收纳位,便携性提升。另一处贴心设计是:镜头前端预留了“镜头加热带”安装位。这虽非突破性设计,但加热带可紧密贴合遮光罩后端的台阶,确保热量集中在镜头上(而非塑料遮光罩)。对天文摄影师而言,这一设计十分实用——寒冷夜晚拍摄时,可防止前镜片起雾;若长时间曝光后发现镜片部分起雾,无疑会令人失望。
这款镜头的自动对焦速度自然极快:14mm超广角焦段即便在F1.4光圈下,景深也十分宽广,对焦组件无需长距离移动;即便从最近对焦距离切换至无穷远,对焦过程也迅速流畅。
这款镜头光学性能中最令人惊叹的,当属畸变控制能力:关闭校正配置文件时,画面边缘仅存在轻微弯曲,远低于笔者预期;开启配置文件后,所有弯曲完全消失,透视恢复正常。
(开启机内固件与软件配置文件后,可消除画面边缘的弯曲。拍摄参数:DC-S5M2相机,光圈F1.4,快门1s,焦距14mm,感光度ISO1600)
由于软件校正幅度温和,画面角落附近物体的细节与形态不会丢失。部分廉价镜头过度依赖软件校正,拉伸画面以修正畸变时,会导致角落光学分辨率大幅下降,而这款镜头完全不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尽管适马表示“依赖软件校正桶形畸变,以便专注其他光学优化”,但其光学设计本身已将桶形畸变控制在轻微水平——最终呈现的画面不仅边缘笔直,全画幅范围内还能保留丰富细节。不过,使用这类超广角镜头时,仍需格外注意保持水平拍摄,否则易出现夸张畸变。
(凭借超广角视野与大光圈,适马14mm F1.4是天文摄影的理想选择。拍摄参数:DC-S5M2相机,光圈F1.4,快门1s,焦距14mm,感光度ISO800)
适马官方称镜头针对无穷远对焦进行了优化,这对天文摄影而言十分合理;但这一优化并未牺牲常规距离(甚至近摄)的成像质量——笔者发现,无论在何种距离下全开光圈拍摄,都能获得细节丰富的画面。
(拍摄参数:DC-S5M2相机,光圈F1.4,快门1/10s,焦距14mm,感光度ISO800)注:原文“1/0s”应为笔误,结合场景修正为“1/10s”
笔者对镜头全开光圈的分辨率表现极为满意,收缩光圈后锐度会进一步轻微提升——F5.6时锐度达到最佳,F11后略有下降,但全光圈范围内的成像质量均属优秀。画面角落的形态与锐度保留极佳,远处的微小星点能呈现为清晰圆点,而非椭圆或线条。
(得益于出色的形态与锐度保留,星点呈现为清晰圆点而非椭圆或线条。拍摄参数:DC-S5M2相机,光圈F1.4,快门1s,焦距14mm,感光度ISO1000)
Sigma/适马14mm F1.4 DG DN 全画幅大光圈广角 风光水下摄影 镜头 ¥8999 购买这款14mm F1.4 DG DN镜头是适马Art系列的又一杰作。尽管定位专业,但只要你热衷天文或风光摄影,就一定会对它的表现感到满意。尽管它以“无穷远对焦”为核心设计目标,但校正效果出色,也适用于室内摄影与“需笔直边缘的狭小空间题材”。当然,若你常将光圈收缩至F5.6使用,会错失这款镜头的核心魅力——建议尽量全开F1.4光圈,充分发挥其超大光圈的优势。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