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着记者开口了:美国可以考虑降低对中国的关税,但中国得答应三件事,多买美国大豆、管住芬太尼、放开稀土出口。
看起来像是在抛出谈判诚意,但真正推动这套说辞的,是国内政治压力、选票焦虑、产业依赖交织在一起的现实困境。说到底,这张清单更像是一份“总统自救说明书”,而不是什么双赢协议。
大豆关乎选票,芬太尼卷入毒品泛滥,稀土则直接牵动军工神经。与其说是一次系统性的外交诉求,不如说是特朗普试图把不同的国内问题“打包甩锅”。
美中贸易紧张后,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9月份直接清零。这事在农业州炸了锅。
堆在粮仓的大豆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中西部农民破产数量飙升。农场主对媒体说得很直白:不是不想种,是没人买。
中西部就是特朗普的基本盘,这些农业州的选民能不能挺住,是他连任的关键。
稀土这东西平时存在感不高,但美国高端制造业离不开它。造战斗机、导弹、雷达这些都得靠稀土,尤其是那些中重稀土,全球大部分精炼能力都在中国手里。
之前中国对稀土出口做了政策调整,美国军工企业的供货计划就开始延后,美国国防部也不得不重新评估风险。特朗普想通过“关税换稀土”,其实大概率就是想给国内制造业和军工系统松口气。
问题是,中国对稀土的定位早已不是单纯商品。在环保、战略、安全等层面早就做了系统设计。现在突然让中国“无条件放开”,也不太现实。
最后是芬太尼,一种强效合成类阿片。美国的芬太尼滥用问题已经到了“社会病灶”级别,但美国政府长期把责任往外推,说是中国制造导致的泛滥。
但实际上,中国已经对芬太尼类物质施行全球最严的出口管控,甚至比美国本土标准还高。
美国的问题出在本国的处方药监管混乱、黑市泛滥、执法失效。你能在便利店附近买到阿片替代药,却要怪中国出口太多原材料,这种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这三项要求看似是“实事求是”,但更像是“各有苦衷”。把它们捆在一起,则是为了让这场“交易”看上去像是个大局观操作。
面对这份清单,中国方面回应得很简单:“平等、尊重、互惠”。看似克制,其实把态度说得非常清楚。
如果事情只是“你出一个条件,我给一个回应”,那还叫谈判。但现在的情况,是美方先摆出条件,再让中方“按需配合”。这种做法,其实更像是试图设定单方面游戏规则。
中国选择的是“不跟着节奏走”。谈可以,但必须要明确谈判的前提和方式必须对等。
这种态度的背后不是情绪化反应,而是现实支撑。
比如稀土,中国并不是靠“限制出口”来要挟,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逻辑做出调整。
这几年稀土价格波动剧烈,很多企业在高位进场后被套牢,出口政策调整其实也是为了产业稳定。
在大豆问题上,中国早就开始调整进口结构。现在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地的进口增幅明显,这不是“替代”,更像是“战略切换”。
至于芬太尼,中国公安部门和海关早已配备专门的监控体系。国内对阿片类药物的流通把控极严,与美国那种“药房泛滥”的情况完全不同。
所以,中国没有直接说“不”,而是用一句话设定了边界。这种边界感,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对长期博弈节奏的掌握。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这种“你让一点,我给一点”的商业式谈判风格就贯穿始终,可国家之间的博弈不是价格谈判。
这次他又试图用“放风”制造谈判氛围,甚至一度拿美股上涨当成谈判成功的信号。
这种把金融市场情绪和外交议题绑定的操作,短期看可能刺激投资人,但长远看只会消耗信用。
更大的问题是,他自以为掌握主动,但对手根本不接招。中国这边从头到尾没回应细节,也没有被带节奏。在“放话”这场表演里,特朗普成了一个人在台上自说自唱。
而且他忽略了一个变化: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只能靠低端制造维持经济的角色。
国产芯片虽然还没追平全球顶尖,但已经能自主生产中等性能的通信芯片。C919大飞机已经开始商业飞行,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板这类新兴产业,出口量也比过去一年多了不少。
对特朗普来说,把“中国制造”仍然当成“廉价工厂”来看,已经严重落后于实际。
而他的盟友开始自选路径。英国财政大臣公开表示“不接触中国是愚蠢的”;法国总统也在媒体上说“不能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谁都不愿意被局限在一条战线里。
特朗普的这些举动都是在试图重新设定议题主导权,他想用“减点关税”换来三个方向完全不同的政策让步,背后其实是担心局势失控。
但这套思维的前提,是对手愿意接受“短平快”的解决路径。而中国显然不打算这么做。
谈判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节奏的碰撞。如果节奏不一致,谈判就只能是表面热闹,内里空转。
这场看似“交易”的谈话,其实暴露出两个系统之间的逻辑差异。一个想用商业逻辑解决国家问题,一个则在用系统化思维应对复杂博弈。
特朗普把三件事打包成一个交易方案,试图用关税换来中方让步。这种操作方式能不能奏效,目前还没人能下定论。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马上回应,而是非常克制地设定了基本态度。这说明,中方更愿意讨论规则,而不是被动回应条件。
接下来这事怎么发展,取决于双方的耐心,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力。而不是谁先喊出条件,谁先坐上谈判桌。交易可以谈,但节奏、方式、边界,恐怕都得重新定义。
信息来源:英国财政大臣:不与中国接触是“愚蠢的”
2025-04-20 00:34·环球网
特朗普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中美经贸磋商的三大问题,中方回应
2025-10-20 15:38·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