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从国庆第四天的深夜说起,景德镇五中附近的路灯下,48岁的李俊永刚把最后一锅鸡排端出来,手臂上深浅不一的油烫伤疤在灯光下特别显眼。
从下午两点半到晚上十点,他就喝了一次水、上了一次厕所,直播间里满屏的"哥歇会儿吧",压根挡不住排到街角的长队。
这个被网友叫做"鸡排哥"的男人,这会儿正站在流量的风口上,一边炸着6元一块的鸡排,一边被裹挟着往前跑。
鸡排哥能火,好多人觉得是运气,其实掰开了看全是门道。首先是价格这张王牌,普通人6块,学生党5块,这个价他硬是守了十年没涨。
要知道这几年食材成本涨了不少,隔壁鸡蛋饼都从3块涨到5块了,他这儿还能吃到6块钱的现炸鸡排,本身就自带话题性。
更关键的是他的"情绪价值供给能力"。别的摊主忙着收钱递货,他能跟你唠出花儿来:递塑料袋前会问"你是否已经拥有了塑料袋?",夸女生漂亮会说"你们是时装模特吗?"。
这种带着点正式感的幽默,在短视频里一下就传开了。有个从杭州来的小伙子,冒着中雨排了四个多小时队,说就想亲耳听他说句话,这就是情绪价值的魔力。
但真正让他破圈的,是那种不加修饰的"活人感"。10月4号晚上,有个浓妆女士拿着麦克风硬要蹭流量,围着摊位不走,把直播设备往他衣领上怼。
正当围观的人都替他着急时,他慢悠悠来了句:"美女,你可以打我一顿,但不能让我的顾客挡着摔了跤"。
这话一出,直播间礼物直接刷屏,网友要的就是这种不装腔作势的真实劲儿,比那些编排好的直播剧本强多了。
最难得的是他身上那股实在劲儿。爆火后有人质疑他卫生不过关,10月5号他直接晒出六批次检测报告,从生肉到食用油全是合格的,连健康证都亮了出来。
这种坦然劲儿,在动辄塌房的网红圈里简直是清流——到现在为止,没人挖出他半点不堪的过往,这在镜头无处不在的当下太少见了。
谁也没料到,一个炸鸡排的小摊能给景德镇带来这么大的震动。2024年国庆七天,景德镇接待了839.97万人次游客,直接成了全国热门黑马目的地。
当地文旅局都没想到,千年瓷都突然多了张"鸡排名片",顺势给鸡排哥颁了"文旅推介官"的称号。
流量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蔓延开就收不住。
鸡排摊周围的生意全被带火了:隔壁鸡蛋饼摊销量翻了三倍,卖绿豆汤的阿姨搞起了"买鸡排减2元"的活动,连他69岁的二舅哥开的民宿都天天满房。
当地政府反应也快,直接成立了工作专班,巡警维持秩序,环卫增派人手,生怕这波流量出岔子。
但流量这东西从来都是双刃剑。有商家趁火打劫,御窑博物馆附近的酒店把80块的房间炒到1280块,涨了十五倍还多,最后被网友曝光,当地紧急要求下架整顿。
鸡排摊这儿也不省心,黄牛把6块的鸡排炒到26块,小网红们举着手机围得水泄不通,还有人专门跑来拜师学艺,把原本简单的小摊搅得乌烟瘴气。
鸡排哥自己倒是没飘。他成立了餐饮管理工作室,但既不收学徒也不搞加盟,有人送他新手机他不收,找他直播带货也婉拒了,说"顾客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阵地"。
在文旅座谈会上,他没提自己的流量,反而反复强调"得把控食品安全,不能给景德镇丢脸",这份清醒在网红里着实少见。
国庆那几天,有张鸡排哥的"痛苦面具"照片在网上传得挺广。镜头里的他眼皮耷拉着,嘴角往下撇,跟之前那个能记住所有顾客排序的自信老板判若两人。
连续十几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从下午站到深夜,铁打的人也扛不住,有时候炸着鸡排就恍惚了,嘴里念叨"现在该到哪位顾客了"。
最讽刺的是,他当初靠提供情绪价值走红,现在却被情绪价值绑架了。有天他累得没力气说话,网上立马就有声音说"鸡排哥没情绪了,不好玩了"。
有次他跟顾客多聊了两句,评论区马上有人喊"鸡排要焦了老板",潜台词就是"你别装了,赶紧炸鸡排"。
这时候大家好像忘了,他首先是个炸鸡排的,其次才是个网红。
这种被流量吞噬的滋味,之前好几个网红都尝过。2024年2月火起来的开封王婆,靠说媒涨了300多万粉,把景区门票带得翻了两倍,可没过半年就没了声响。
山东菏泽的烧烤摊主郭有才,翻唱一首歌涨粉1600万,转头就去全国巡演,再也没回到过自己的烧烤摊。
这些例子就像警钟,提醒着鸡排哥:流量能把你捧多高,就能把你摔多狠。
现在已经有老顾客开始怀念以前的他了。
有人翻出三四年前的照片,那时候他的摊位前也排队,但没这么多人围着拍,他脸上的笑容是松弛的,跟顾客唠嗑也没那么多镜头对着。
这种过早的怀念挺让人唏嘘的,就像大家已经预感到,那个纯粹喜欢炸鸡排的李俊永,可能正在被流量慢慢带走。
其实鸡排哥的走红,跟之前LABUBU玩偶爆火是一个道理,都是年轻人的情绪消费。
LABUBU玩偶
你想啊,花6块钱买块鸡排,能跟网红合影,能拍段短视频发朋友圈,还能跟朋友聊上半天,这性价比简直太高了。
就像有人愿意花几百块买个玩偶挂包上,本质上都是在为"归属感"买单——证明自己跟得上潮流,属于这个热闹的群体。
这种情绪消费的背后,是信息时代的焦虑。现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太廉价了,刷十条短视频有八条是重复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太少了。
鸡排哥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他的金句、他的反应、甚至他偶尔的疲惫,都是真实可感的,比那些滤镜磨到失真的网红内容鲜活多了。
但咱们得想明白一个事:情绪消费是有保质期的。当初淄博烧烤火的时候,大家挤破头去吃,可没过几个月热度就降了;开封王婆的相亲摊前,现在也没那么多人排队了。
排队购买鸡排
观众的新鲜感来得快,去得更快。鸡排哥现在能靠真诚圈粉,但如果哪天他累得笑不出来了,或者被流量磨得没了棱角,大家还会买账吗?
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对待这些被流量选中的普通人。有人说"他赚钱了,累点活该",可别忘了他之前摆了十年摊,每天起早贪黑也没抱怨过。
现在他只是多了些关注度,就要被架在"情绪供给者"的位置上,连休息的权利都快没了。
这不是对他的支持,而是对他的消耗。
国庆假期结束后,鸡排哥还在那个摊位上炸鸡排,只是身边多了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摊位上多了"每人限购2份"的牌子。
他还是会问顾客"是否拥有塑料袋",还是会夸女生漂亮,只是笑容里的疲惫藏不住了。
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流量时代的众生相:有人追逐热度,有人趁机牟利,有人真心欣赏,也有人无意伤害。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该记住:鸡排哥首先是李俊永,是那个下岗后靠双手养家的普通人,是那个坚持十年不涨价的摊主,其次才是所谓的"网红"。
景德镇的窑火烧了上千年,靠的是匠人们对品质的坚守;鸡排哥的小摊能火十年,靠的也是这份对生意的真诚。
现在流量来了,但愿这份真诚不会被冲走。毕竟,6块钱的鸡排到处都能买到,但愿意跟你真心唠嗑、把顾客当朋友的摊主,可没那么好找。
希望等这波热度过去,鸡排哥还能在那个熟悉的摊位上,炸着金黄的鸡排,脸上带着当年那种松弛的笑容。
到时候我们去景德镇,不是为了打卡拍视频,只是单纯想吃一块他炸的鸡排,听他说一句:"您好,请问您是否已经拥有了塑料袋?"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