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钟拨回 2010 年。那一年,苹果发布了初代 iPad,但舆论的焦点很快被另一款产品抢走——iPhone 4 和它著名的「天线门」事件。
许多用户在拿到这款拥有惊艳不锈钢边框设计的手机后发现,只要用一个打电话时很自然的姿势握住它,屏幕上显示的信号格就会骤降。这一问题迅速发酵,成为苹果历史上最严重的公关危机之一。
其实一开始,苹果将 iPhone 4 信号问题归咎于软件 Bug,声称是信号格显示算法存在错误。在信号较弱的区域,算法会错误地显示较多的信号格数。例如,在实际信号仅有 2 格的情况下,屏幕却会显示 4 格信号。当用户握持手机导致信号衰减时,屏幕上的信号格便从虚高数值断崖式下跌,从而放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就在最近,软件工程师 Sam Henri Gold 的发现则证实了这一点。他通过研究 iOS 4.0 和修复后的 iOS 4.0.1 固件代码,找到了信号格数计算公式的变动,仅有 20 字节。
其实这是一张信号查找表,正是这张表决定了信号强度如何转换为显示格数。苹果在后续的 iOS 4.0.1 更新中,通过修改这张表的数值,让信号格的变化曲线变得更平滑,从而缓解了信号骤降的情况。
有趣的是,Gold 还发现苹果在修复问题的同时,还悄悄增高了信号图标中第 1 格和第 2 格的高度,让它们在视觉上看起来不那么弱:
然而,苹果当初调整信号格数的算法,并未根治 iPhone 4 信号衰减过快的物理问题,因为根源在于 iPhone 4 的外部天线设计。
iPhone 4 的不锈钢边框被分隔为两段,分别承担不同信号的天线功能。然而,当用户的手同时接触到两段天线的分隔缝隙时(被戏称为“死亡之握”),就会导致信号短路并引发强度衰减。软件算法的失误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
面对用户的强烈质疑,时任苹果 CEO 乔布斯坚称,信号衰减是所有手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回复用户的邮件中提到:“避免这样握住它(Don’t hold it that way)。”
显然,这一强硬态度无法平息舆论的不满,反倒是让网友创造出不少梗图:
随着负面声音的不断增加,苹果最终调整了策略。宣布为所有 iPhone 4 用户免费提供一个官方保护壳(Bumper)。这个小小的塑料框,其核心作用就是隔离手部与金属边框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天线短路。
一个软件更新,一个免费保护套,苹果用软硬两种方式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而真正的彻底解决方案,则出现在次年的 iPhone 4S 上。苹果重新设计了双天线系统,可以根据握持姿势和信号环境,自动在两组天线之间切换,从硬件层面根除了「死亡之握」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