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河南的火锅店,靠着一片毛肚年入23亿!
8月8日,巴奴国际在递交招股书两个月后,收到监管部门的询问函,质疑其公司股权、财务状况和员工社保等问题。
这让一向低调的巴奴火锅店,忽然被推向聚光灯下。
这个从河南小城起家的火锅品牌,靠着一片毛肚和一锅菌汤,在全国开出148家直营店,曾放话“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与海底捞贴身开打。
它被称为火锅界“爱马仕”,在普遍消费降级的今天,以近150元的客单价让顾客大排长队,连黄牛都要倒卖它的等位号码。
从街边小店到行业品质标杆,巴奴毛肚火锅到底藏着什么魔力?
巴奴的老板杜中兵出生于河北邯郸,15岁时他就跟着父辈走南闯北,21岁凭借铸铁生意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但因为追债心力交瘁,就转行做了餐饮。
2001年,杜中兵跟着妻子回到河南安阳老家,加盟了一个火锅店。
但很快,他就被行业乱象震惊:毛肚被火碱洗得惨白,老油反复使用,毫无食品安全可言。
对食材要求极为苛刻的他,下定决心开一家能让家人和朋友放心就餐的火锅店。
2001年,巴奴火锅正式开业。
杜中兵坚决抵制使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食材,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市场,采购现杀的鲜鸭肠和黄喉。
当听闻有大学教授研发出“活性生物酶”技术时,他果断买下,成功解决了毛肚发制的难题。
很快,巴奴凭借口感脆嫩、新鲜有嚼劲的毛肚,在安阳声名鹊起,这也成了巴奴最具有代表性的火爆大单品之一。
为还原正宗川渝火锅锅底,2006年,门店数量尚不足10家的巴奴奔赴重庆,建立起底料厂。
巴奴挑选辣椒极为讲究,专挑“皮厚肉多”的品种,杜中兵坚持亲自试吃味道,曾在出差时背着一箱火锅底料跑遍半个中国。
2009年,巴奴进军郑州,起初,他试图效仿行业巨头海底捞,在服务上发力,又是送零食,又是擦皮鞋,可折腾了3年,顾客却并不买账。
就在他苦恼之际,老顾客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我们就爱你家的毛肚和菌汤,你为什么不做自己?”
杜中兵这才明白,盲目模仿无法取得成功,必须打造自身特色。
2012年,他将店名改为“巴奴毛肚火锅”,喊出了那句经典口号:“服务不是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到这一步,巴奴在河南彻底扎下根,2012年底,全省共开出20家门店,郑州就有10余家。
2012到2013年,巴奴的年营收达到了2亿左右,毛肚的年销量超过100万斤,成为河南火锅市场的一匹黑马。
真正让巴奴出圈的是2018年。
他带着毛肚闯北京,菜单上一句“当天发、不隔夜”,让王府井门店排队3小时,人均150元+的消费也挡不住食客的热情。
巴奴就此正式成为一线高端火锅品牌,凭借考究的选品和“笨菠菜、绣球菌”等独家特色,在火锅赛道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名片。
2021年,巴奴拿到5亿融资,之后两年在全国加速拓店,从60余家增至145家。
这一路扩张,巴奴的“差异化”打法愈发清晰。
当其他品牌都在服务上激烈内卷时,巴奴选择了“适度服务”:客人坐下递上菜单,需要时再上前,这种不打扰的松弛感,反倒契合了中高端客群的需求。
食材上,更是把“产品主义”的大旗扛得扎实。
羊肉必须来自内蒙古草原,羊必须从小吃天然草,喝天然泉水,在原生态自然生长到180天。肉质鲜嫩、自带淡淡奶香味,食客们一吃一个不吱声。
招牌菌汤的野山菌在云南普洱深山里现采,早上摘下来,下午就空运到店,再由师傅守着锅熬足4小时,配上大约15粒葱花,一碗接一碗根本停不下来。
连不起眼的井水豆芽,老板都要和农户磨合三年,必须用特定水源灌溉,才还原出小时候奶奶家里脆生生的豆芽味,成了桌桌必点的“素招牌”。
更绝的是,除了进入大城市商圈,巴奴也同样在下沉市场展开布局。
巴奴把将近八成的门店开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小县城,这些地方虽没大城市有钱,但收入稳定且房贷、车贷压力小,花个几百块搓一顿火锅,照样不心疼。
靠着这些“不一样”的路子,巴奴慢慢攒出口碑:2022年营收14.33亿,2024年涨到23.07亿,全国145家直营店中,南京、武汉等地的翻台率远超同行。
一流的品质加上差异定位,巴奴靠着“产品主义”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火锅红海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高端赛道的佼佼者。
2025年6月,巴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个冲刺资本市场的关键一跃,背后藏着二十年磨一剑的沉淀。
近年来的营收数字,正是递给资本市场最亮眼的名片。
2022到2024年,营收从14.33亿增至23.07亿,净利润从亏损519万到盈利1.23亿,2025年一季度更是狂赚5516万,同比增长57.5%。翻台率从3.0提升至3.7,门店经营利润率突破23.7%,
这些数字背后,从来不是运气,是5大中央厨房的高效运转。
从云南野山菌4小时现熬成汤、到新西兰毛肚冷鲜直送、再到365天鲜笋供应链……“能冷鲜不冷冻”“能当天不隔夜”的铁律,让品质成了盈利的最佳注脚。
为了让品质在扩张中不打折扣,巴奴建“卫星仓”,48小时鲜送覆盖更多城市,既保证食材新鲜,又能灵活触达下沉市场。
而要让“产品主义”可复制,人才梯队的搭建同样是关键。
巴奴很早就组建起一支年轻化管理团队,40岁的首席执行官带着供应链优化经验,33岁的首席财务官精通资本运作,还有从校园招聘中培养的储备干部,他们既懂年轻人的口味,又能把控标准化扩张的节奏。
更关键的是,早早搭建起红筹架构。
引入番茄资本等机构注资,用股权重组扫清上市障碍,募资用途规划得清晰明了:
一半用来开新店,一半砸向供应链升级,计划未来三年再开150家店,把“高品质味道”送进更多城市。
一路走来,巴奴也不乏争议与挑战,近期证监部门的询问,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
它照见的,是每个处于快速扩张过程中的品牌,都要面临的共性命题:
如何平衡内部治理、社会责任以及资本诉求。
而破局的关键就在于,要直面外界的监督,将这份拷问化作蜕变的契机。
就像社保,本就是餐饮行业的共性难题。
希望巴奴能以此次上市为契机,带着社会责任感持续优化,为餐饮界用工模式探索更多可持续的路径。
其实,对于这个从河南走出的品牌来说,外界的严格是因为盼着它能更好。
毕竟,从安阳的小店到全国的门店,消费者爱它的,从来不是“高端”的标签,而是让人放心的本分。
愿巴奴既能扛住压力,也能将杜中兵那句“给家人做火锅”的初心坚持到底。
-END-
参考资料:
顶端新闻《河南消费品牌频频出圈,巴奴或将成接棒新势力!》
大象新闻《赴港冲刺“火锅第三股”:品质火锅巴奴的资本突围》
虎嗅《火锅激烈鏖战中,巴奴冲上市》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巴奴们不卷低价》
作者:橘子皮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